【本報訊】跨海大橋近年成為部份自殺者選擇了結生命的地方,其中青馬大橋、汀九橋及青衣南橋均曾發生跳橋斃命事件。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以青衣南、北橋為例,現時圍欄只有約1米高,若加高至1.8米甚至2米,並將圍欄頂端改為向內彎曲,或有助防止市民蹈海自殺。
黃澤恩強調,這個設計對於決絕尋死的人未必有用,因為他們有太多方式可以選擇自殺,但這種內彎式的圍欄,有利於爭取救人的時間。
身體與海面接觸衝擊力大
黃澤恩解釋,目前僅1米多高的圍欄,莫說起不了阻礙作用,不少尋死決心不大的人,可能一時衝動即可以跨欄跳下,相反自殺者攀欄時間越長,其心理可能出現變化,其他人出手相救的機會也越大。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則估計,假設跳橋者重120磅,從26米高橋面墮海一刻,產生的衝力可達274磅,人體與海面接觸面越大,承受衝擊力亦越大,兩百多磅重力足以致死。
至於專業跳水員,盧覺強指他們入水時由於手腳併緊,身體與海面接觸面減至最低,因此20多米高度對他們威脅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