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默茨冰舌(MertzGlacierTongue)兩周前被編號B-9B的巨型冰山撞擊,令一大片冰面斷裂,形成另一座面積比兩個香港還要大的新冰山。兩座大冰山正一起漂移,專家擔心它們長遠會影響海洋環流和全球氣候形態。
新冰山面積達2,550平方公里,原本是默茨冰舌的一部份,伸向南冰洋,但本月12日遭B-9B巨型冰山撞擊,令這塊浮冰崩離。法國冰川學家勒格雷西(BenoitLegresy)說:「冰舌差不多完全崩裂,現在就像鬆脫的牙齒般懸吊着。」估計新冰山所含水份,足以填滿悉尼港100次。
最大問題是,專家發現新冰山和B-9B冰山,現在都移到冰間湖(polynya)內。冰間湖是製造高密度、超冷、高鹽量海水的地方,這些海水會沉到海底,像輸送帶一樣在全球循環,從而調節地球氣溫。勒格雷西指出,默茨冰川的冰間湖製造全球20%的海底海水,若兩個巨型冰山長時間不移動,可能會阻礙冰間湖的運作,結果可能是令北大西洋的冬天更加冰冷。
厄爾尼諾影響東南亞
以上這些影響可能在數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後才出現,但東南亞和馬來半島,現正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導致乾旱、缺水和天氣酷熱。新加坡周三氣溫達35℃,與1998年創下的最高氣溫相差僅1℃,令人擔心東南亞今年氣溫比十年前更熱更旱。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