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港股一度失守20000點,筆者收到不少朋友詢問有關牛市的事項,剛巧日前在書櫃中看到已故投資專家JohnTempleton的著作,談到牛市的演變,頗值得與大家一談。
Templeton指出,牛市是在悲觀情緒中誕生(這與早前金融大海嘯時的情況頗相像),同時牛市是在投資者懷疑、不太相信間成長(即當投資者對後市仍抱懷疑態度、半信半疑間成長),更重要的是,Templeton指出,牛市是在樂觀情緒中完成,並在市場極度亢奮中死亡,即當投資者對後市極之看好及全情投入時,便是牛市終結的時候了。
現將Templeton的英文原文列出,讓有興趣的朋友自行細味箇中含意:Bullmarketsarebornonpessimism,grownonscepticism,matureonoptimism,anddieoneuphoria.
事實上,這次港股的牛市正是在金融大海嘯中誕生,這與Templeton所說的牛市誕生情況相似。幸好現時投資者對後市仍未至於像2007年般極之亢奮,反而是有些憂心及懷疑,故此,假若用Templeton的策略來看,港股的牛市應該尚在成長階段,仍未到亢奮水平。
樓市步入亢奮階段?
筆者反而感到近期本港的樓市有點如Templeton所指的optimism,甚至euphoria情況。早幾年,一萬元一呎已算貴,但近期不少普普通通的新盤已要一萬元一呎,而有質素的豪宅,呎價二、三萬元已極為普遍。據一些炒買豪宅的朋友指出,他們在高價仍願意高追,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有內地源源不絕的買家,肯接他們的高價貨,這是否一如Templeton所指的亢奮情緒?
早前筆者多次在本欄談到,當交通銀行(3328)的供股集資計劃落實後,應該是趁機吸納,並在買貨後以供股權供股。這次交行的420億元人民幣A+H集資方案,若以10供1.5股計算,其H股的供股價可能介乎6.50-7.50元間。
據報道,交行的主要股東如國內財政部、社保基金及滙豐控股(005)等,頗大機會參與這次的供股計劃。由於現時交行的10大股東持有大約73%(A+H股)股權,假若他們全數供股,則交行的H股小股東(或流通股東)需要承接的股數不多,基本上不難消化。故筆者認為,交行宜候低吸納,同時不要錯過參與供股,低位買多一些貨。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