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期指結算日港股高開176點後節節後退,中午前曾倒跌200餘點,全日跌68點,收20399點,高低波幅近400點;H指跌104點(0.91%),報11388點。大市成交增至620億元,單是窩輪已佔逾兩成共131億元,金額為08年7月以來最多,意味散戶認為「買輪好過買股」。
中港股市今周走勢迥異,恒指周一及周二彈逾700點,A股則連跌兩日,輪到A股前日及昨日反彈,港股卻低收。中銀國際研究部副總裁白韌表示,下周一滙恒放榜後,大市始能擺脫拉鋸格局。
內銀沽空比率高企
不過,傳統本地藍籌卻突然發力,恒生地產分類指數連升4日累漲6%,鷹君(041)前日公佈的業績勝預期,股價飆6.2%,美聯(1200)再進賬半成。信置(083)收市後公佈中期多賺64%,股價偷步搶高4.5%為最佳藍籌。摩根士丹利看好長實盈利,指其現價僅為明年預測市盈率9.2倍,市賬率僅0.8倍,遂調高其目標價至110元,較昨收94.5元仍具16.4%升值潛力。
重磅股滙控(005)昨收85.3元漲0.8%,但內銀股走低,中行(3988)挫2.1%。要留意,昨日中午期指轉倉大致完成後,淡友立即發動攻勢狂質內銀股;港股沽空48億元,單是五行連滙控已佔三分一。部份內銀沽空比率創今年新高,如逆市上升的交行(3328)沽空近2億,佔成交四分一,中行、建行(939)及招行(3968)沽空比率皆超過15%。
內地早前公佈醫改試點指導意見,市場憧憬對藥股帶來裨益,神威(2877)及華瀚(587)昨漲逾6%齊創一年新高,銘源(233)及聯邦製藥(3933)抽高4%。一名歐資基金經理相信,去年藥股普遍交出好業績,配合國策及未來數年可錄雙位數增長,醫藥股將成今年黑馬。
內銀股普遍走低
‧中行(3988) 昨收報:3.73元 變幅:-2.10%
‧工行(1398) 昨收報:5.43元 變幅:-0.91%
‧建行(939) 昨收報:5.79元 變幅:-0.86%
‧招行(3968) 昨收報:18.58元 變幅:-0.85%
受惠政策
A股淨流入63億
中國國務院落實重點行業振興規劃,利好投資氣氛,滬深A股昨延續強勢,滬綜指升1.27%至一個月高位,收3060點;深成指收12494點,升1.71%,兩市成交增至2369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再錄63.1億元淨流入,機構性及散戶分別佔48.44億及14.66億元。
在重磅股帶動下,滬深股市以近全日高位收市,市場對政策收緊的憂慮紓緩,加上地產公司再融資審核重啟,內銀及內房股全線上升,內房板塊錄9.68億元淨流入,萬科、保利、金地升逾2%;內銀板塊錄7.81億元淨流入。
融資融券有望下月推出,券商股乘勢上揚,板塊錄淨流入4.13億元,廣發證券升逾4%。體育業扶持政策快將出台,相關股份表現標青,中體產業升停板。
分析員指,大市連日反彈皆因重磅股超賣,資金藉氣氛好轉短炒,但現階段難言調整完結。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毛楠稱,兩會召開在即,政策方向將以平穩為主,故預期大市短期再升空間有限,滬綜指料徘徊於3000點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