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林本利兄寫的《理財有道》後,第一時間想到附近的家居精品店再買一個"DasKapital"(資本篇)錢罌,好讓兒子把利是錢儲起來,作為他積累資本的起點,作為他第一桶金的第一注本錢。可惜懂得欣賞"DasKapital"錢罌的顧客大概不多,原來的精品店再找不到這個書型的錢罌,只有一些傳統的錢罌或豬仔錢罌,不禁有點失望。
林本利兄的《理財有道》主旨是從基督教徒的角度教理財,跟馬克思這個無神論者寫的資本論,及以這本書為賣點的"DasKapital"錢罌有甚麼關係呢?
林兄的書說的雖是投資之道,但最核心的訊息是勸導人特別是年青人「腳踏實地工作,積極儲蓄,有機會便進修學多點知識,之後再想投資。」再簡單的說,就是先存一點本錢,再想投資。沒有第一注本錢,只希望短炒搵快錢獲利的話,很容易因周轉不靈而全部泡湯,又或因遇上十年、五十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而給打沉,無法堅守投資到黎明。沒有一點學識知識的話,很容易人云亦云,成了盲目跟風的羊牯,被大鱷吞掉;又或是在炒風最熾烈的時候入市,成了摩頂接貨的輸家。
"DasKapital"錢罌當然沒有書的複雜理論,馬克思在書中也沒有教人如何投資。可這個錢罌還是導出了書的其中一個精髓,還是導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原則,那就是沒有資本萬萬不行。唯有擁有資本,才能擴大再生產,才能玩資產增值這個遊戲,才能錢搵錢,才能不需再倚靠個人勞動(不管體力或腦力勞動)找生活。沒有積一點資本,單靠工資的話,肯定成為「下流人」,不斷向社會的下層流動。
那怎樣可以累積一點資本呢?最基本、穩妥的方法莫過於養成儲蓄的習慣,弄一個"DasKapital"或豬仔錢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