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獎金誘做廉價工迴避交通津貼訴求 被譏白內障

5000元獎金誘做廉價工
迴避交通津貼訴求 被譏白內障

【本報訊】基層打工仔一直爭取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但政府卻一拖再拖;反而斥資1.4億元推出為期兩年的「就業導航試驗計劃」,向2.2萬名接受勞工處轉介後持續工作滿3個月的人,發放5,000元獎金,用銀彈鼓勵他們從事較少人問津的空缺,勞工界批評曾俊華有白內障,要解決市場錯配,應將交通津貼擴至全港18區。
記者:盧文烈、夏志禮、林潔華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公佈,用1.4億元在第三季推出就業導航計劃,兩年內每年名額11,000個。參加者須向勞工處登記,勞工處會向求助人提供深入就業輔導及職位選配服務,按他們的履歷及社會需求,轉介職位,若求助人成功找到月入6,500元以下的全職空缺,可獲勞工處500元獎金,工作滿一月個再得1,500元,三個月後再多3,000元。失業的綜援受助人也可以申請。

承認濫用計劃難杜絕

曾俊華強調,計劃是回應「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的現象,鼓勵就業。政府消息補充,現時就業市場有不少飲食及零售有關的職位,但部份「冇人吼」。資料顯示,截至本月19日,勞工處收到1,625個物業代理空缺,但只得11人求職;文員職位有1,367個,卻有4,706人競爭。消息人士承認難以杜絕計劃遭濫用,「有人會特登見唔成工,等勞工處轉介,攞多5,000蚊」,但相信大部份求助人不會為5,000元而拖慢搵工步伐。
不過,勞工界一直爭取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至全港18區,曾俊華卻繼續迴避。他說,勞工及福利局會在年底前完成有關如何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交通費負擔的研究。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炮轟,「市民需要係一份工,唔係獎金。」「有工冇人做」原因是部份職位人工實在太低,加上地區偏遠。職工盟副主席張麗霞諷刺曾俊華有白內障,完全看唔到問題所在,「市民最需要幫助係喺失業嘅時候,有工做你先畀錢獎勵佢,有乜用?」勞聯副主席潘兆平批評用銀彈鼓勵人打工,令人感覺旨在粉飾太平,彌補沒有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的缺失。

勞工界一直爭取的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以便失業工人跨區搵工,但曾俊華未予理會。
資料圖片

為行為問題青年培訓

勞工處會動用3,300萬元,為低學歷,有情緒、行為及學習問題的15至24歲青年,提供一年在非政府機構培訓及實習,名額500個,每月津貼4,500元。
曾俊華又透露用1億元,提供誘因吸引年輕人加入建造業。建造業訓練委員會委員周聯僑說,建造業議會計劃增加培訓津貼,未來三年共培訓3,000新血入行.學員在首半年培訓期可獲5,000元津貼.薪金隨後逐步升至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