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撥款12.4億元推動六大醫療措施,包括預留1.9億元擴大藥物名冊資助;新設癌症治療個案管理計劃和更換關節專科中心,又大幅增加四成白內障手術名額及培訓六百多名護士。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政府今年用於醫療衞生的開支達369億元,其中333億元是醫院管理局經常性撥款,醫管局又獲額外12.4億元,推行六大服務,例如因應護士人手不足,用2,100萬元加強培訓護士,未來兩年有650人畢業,令同期新畢業護士增至2,350人,醫管局未來4年每年又提供80名助產士學額。
醫管局會用約1億元加強癌症、白內障及腎病病人的服務。當中會為1,100名腸癌或乳癌等病人,引入癌症治療個案管理計劃,一併提供診治及輔導服務。白內障手術宗數會增加四成,並加強精神病評估及嚴重精神病人的個人化護理照顧,開支逾1.1億元。
多種新藥納入名冊
一直爭取資助藥物的黏多醣症病人終願望成真,醫管局將8種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包括黏多醣症及龐貝氏症等6種罕見代謝疾病,以及大腸癌和肺癌新藥;另擴大資助9種疾病的藥物,如乙肝藥物等,合共獲撥款近2億元。
另外,由於換關節病人眾多,佛教醫院設立更換關節專科中心,全年額外處理750宗個案;並用5,600萬元加強醫管局藥物安全;同時預留4,600萬元應付豬流感。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局方有6億元非經常性撥款用作添置醫療器材,較3年前增加3倍。實施各項新措施後可縮短癌症、白內障及關節手術的輪候時間。衞生署則設立一個疫苗計劃辦公室,獲1億元作統籌及推行各項疫苗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