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曾脫稿一次,當日敝行同事為美元兌日圓(簡稱日圓)數浪,今將該圖美化更新數據(圖一)。觀圖可見,日圓似每63日見底一次,過去一年大抵已歷7底。不過留意,有3次見底(紅圈)與推算日子(紅叉)稍有出入,首兩次的誤差為7個交易日,第3次則為6個;但即使推算日子並非季度谷底,卻是周內低位。按圖所示,下兩個谷底應分別於4月2日及6月4日;誤差為正負7個交易日。
將之套進兩周前介紹的拼圖(圖二)又如何呢?將對應圖一的4月初及6月初之兩個谷底圈出,可見大致脗合;然而,圖二所圈的兩個谷底其實是於3月底及5月底,不過這些少誤差這裏不深究了。圖二兩圈,對應紅軸(右軸)分別為80.85及74.25日圓。
每次皆玩這些拼圖,旁門左道嗎?的確。但若非這樣,又可如何?滙市幾乎是走得最前的資產之一,難道要以其他滯後數據去測之?好了,即使砌個模型放進基本因素,以展望基本因素的前景來倒推測市,也有問題。一般經濟數據每月甚至每季才出一次,可見基本因素甚為靜態;單憑這些靜態材料怎能預測動態的滙市?何況模型可以出錯。
若用技術分析,背後根據還不是心理因素,這與拼圖所基於的,其實如出一轍。預測不同解釋,各師各法,冇話對錯。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