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照顧中低價房屋市場的需要,財政預算案提出活化居屋二手買賣,並交由房屋委員會積極研究。不過,預算案未有提及活化居屋的內容,只對市場的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有業界建議,應放寬市民購買居屋的資格,以及延長居屋可承造按揭的年期等。
應簡化現行買賣程序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居屋是本港中低價住宅的重點供應,將其二手成交活化,將可增加中低價樓供應,對於具體活化的措施,政府將從不同方向包括目的、定位、申請程序以及補地價方面考慮,亦對市場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但未有具體時間表。
主要代理新界西北居屋的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建議應放寬合資格白表人士,購買居屋第二市場(未補地價)單位,因為目前白表人士乃社會上最無助的一群,不合資格申請公屋之餘,又無能力買私樓。此外,由於居屋買家資金並非太充裕,按揭的擔保期可由25年延長到35至40年,此舉可加大居屋買賣的流通量。
利嘉閣助理營業董事趙保杰表示,活化居屋市場最直接是簡化現行買賣程序。
現時居屋業主欲出售單位,向政府遞交申請補價通知書,至批出補價,需時五星期,業主在批出補價後兩個月內若未能出售單位,需重新申請補價,由於地產市場千變萬化,未批出補價前,業主難定放售價,猶如「瞎子摸象」。
現時政府未有提供居屋補地價參考,欠缺透明度,建議政府設立有關機制,讓公眾知道補價金額以作買賣決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