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元重建馬頭圍舊樓收購塌樓及毗鄰33幢 市建局要蝕7億

20億元重建馬頭圍舊樓
收購塌樓及毗鄰33幢 市建局要蝕7億

【本報訊】土瓜灣冧樓慘劇令舊樓居民人心惶惶,過去多次拆舊樓建豪宅的市區重建局,昨變身地產商宣佈啟動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並首次以自資形式一條龍進行收購、重建及賣樓,「拯救」舊樓居民。發展局為免市建局變成只顧牟利的地產商,規定該局在今次項目只可興建420個面積約500平方呎或以下的中價單位。市建局估計,重建項目要蝕7億元。
記者:馮永堅、張文傑、蔡元貴

發展局與市建局在政府公佈財政預算案後,隨即舉行聯合記者會宣佈重建詳情。市建局表示,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範圍包括馬頭圍道43號、43A、B、C、D、E、F、G、H、J及45A、B、C、D、E、F、G、H、J、春田街1至23號單號及鶴園街6及8號,共33幢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重建地盤內有540個住戶及35個商戶,涉及159個業權,估計有約1,080人受影響。市建局昨早派員到重建範圍進行人口凍結工作,最快今年5月出價收購。

「特事特辦望幫到居民」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自45號J座在上月底倒冧,不少該區居民向局方反映非常擔心住所是否安全,因此即時與發展局聯絡並提出重建構思。是次重建總發展成本逾20億元,加上希望可縮短重建時間,因此一改以往與地產商合作的重建模式,自資進行重建。他估計項目落成後會虧蝕7億元,「今次係特事特辦,希望可以幫到居民」。
坐擁120億元儲備的市建局,過去與地產商合作的重建項目,新樓落成後大都是呎價動輒過萬元的豪宅,如尖沙嘴河內道的名鑄及灣仔道/太原街的尚翹峰等,全是賺錢項目。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為免市建局變成只會牟利的地產商,規定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只可興建面積約500平方呎以下的中價單位,以解決基層市民置業問題。此外,該地盤重建後會提供500平方米公共休憩空間,以及有多個政府及社區設施。
林鄭月娥指不排除日後在一些爭議性較少的重建項目,市建局可自資進行重建,毋須再與發展商合作,意味市建局或會踏上地產商之路。
住在重建區的居民及商戶對重建反應不一。岑婆婆一家七口住在馬頭圍道43號E座一個約900平方呎單位,她指自發生冧樓事件後,終日寢食不安,兩名孫兒因擔心會再冧樓而搬走,「梗係想快啲重建啦,唔通等冧咩。」不過,在春田街經營五金舖的何先生擔心,重建後很難找到合適舖位繼續經營,「幾年前先裝修過間舖同閣樓個住宅單位,如果要搬都唔知搬去邊」。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左一)及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右二)等昨探訪馬頭圍道43C天台單位業主唐女士。

先支付三成樓價賠償金

為吸引自住及商戶業主盡早接受收購,市建局破天荒向在未來一個月內答允出售單位的業主,先支付相等於三成市值樓價的賠償金,其餘七成金額會在完成交易後支付。自願提早遷出的租戶除可得到搬遷津貼或上公屋外,市建局會助他們繳交租金,直至有關租約期滿。重建項目完成後,業主可優先以市價購買單位及商舖。
專業會議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批評,政府在馬頭圍塌樓後採取的「頭痛醫頭」措施不夠全面,認為政府不應在塌樓死人後才加快重建,「九龍西如大角嘴、油尖旺一帶仍有千幢舊樓卻未提及」。

市建局在重建項目張貼告示。

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資料

位置:土瓜灣馬頭圍道、春田街與鶴園街相鄰的33幢樓
面積:3,377平方米
受影響住戶:540個住戶及35個商戶,涉159個業權
受影響人數:1,080人
收購成本:14.47億元
總發展成本:逾20億元
估計虧損:7億元
重建後單位數目:420個面積500平方呎以下住宅單位
特色:提供500平方米公共休憩空間,1,000平方米地方作為政府及社區設施
查詢:25882333

註:馬頭圍道45J已倒塌;45G、H結構嚴重受損,須整幢拆卸
資料來源:市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