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必須有本地色彩。」剛憑電影《歲月神偷》揚威第60屆柏林影展的導演羅啟銳和監製張婉婷,昨日凱旋返港舉行祝捷記者會,羅啟銳在會上有感而發,稱拍攝《歲》片源自一個心結──拍攝一齣完全屬於香港人的電影。就是這番熱誠及愛港情懷,向國際證明了港片不死。
由張婉婷監製、羅啟銳導演的《歲月神偷》,剛在第60屆柏林影展的新世代競賽大獎中,勇奪最佳電影水晶熊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港產片。張婉婷和羅啟銳昨早由德國凱旋返港,隨即聯同任達華、吳君如、o靚模蔡穎恩(Evelyn)及童星鍾紹圖等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在機場舉行祝捷會,慶祝電影揚威海外。
「最重要係搵到感情」
籌拍10年、集資艱巨的《歲》片,劇情講述一個60年代鞋匠的故事,也是一齣結集港人集體回憶的電影。自從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CEPA)03年達成以來,合拍片成為大勢所趨,像《歲》片這類完全屬於香港人的電影已買少見少。
無奈合拍片為滿足內地檢制,嚴重喪失本土色彩及創作元素,有些電影為迎合內地觀眾口味,劇情更弄致不倫不類。正因如此,令羅啟銳更堅定開拍《歲月神偷》的念頭,希望透過電影感動港人,他昨日在記者會上有感而發地說:「電影必須要有本地色彩、本地特色,唔可以話好似家大部份想拍大陸片,然後就突然間唔再拍香港片咁,我覺得唔應該咁。」
羅啟銳續說:「正如我如果要睇一部法國片,我係希望睇到一部真真正正有法國風味嘅電影,而唔係見到法國人拍到好似一間香港茶餐廳咁嘅電影。最重要係搵到感情,搵到價值觀,搵到人與人之間嘅關係,係全世界人都有共鳴。」今次《歲月神偷》揚威海外,無疑是為香港電影打了一支強心針。
除了愛港情懷,近年香港人遇到的種種社會問題,也驅使羅啟銳再次執起導筒,他說:「其實故事大部份都係童年經歷,細細個家庭發生嘅喜怒哀樂事。呢個劇本可以講係我幾十年前已經開始寫(日記形式),但攞呢個故事做電影嘅衝動,唔知點解呢幾年越來越犀利,可能係因為好多80後嘅問題、大家嘅迷惘、社會上又見到好多負能量。咁我好奇怪,我細個時候遇到嘅困難唔係比呢啲更大?我哋60年代長大嘅人真係冇怨言。」
張婉婷則表示電影苦等多年才得到大地娛樂、天下影畫和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合資開拍,總成本1,200萬,而且主角片酬更是收取友情價,她說:「有幕戲本來想喺永利街搭個雲吞麪檔,君如、華哥一齊食麪,因為冇錢,最後變成一個車仔檔食缽仔糕。」其後張婉婷又笑言他們沒超支,還用剩萬餘元,她笑說:「上次因為太窮冇食到飯,可能今次有得食。」
吳君如自願減片酬
此外,任達華和吳君如昨日異口同聲指欣賞張婉婷及羅啟銳,因而接下這部戲,任達華說:「導演叫我拍呢部戲,傾咗5分鐘偈就OK咗。佢好有誠意,好耐之前已經想同佢哋兩個合作,今年第一份禮物,反而係外國人送畀我哋嘅大利是,希望4月電影金像獎可以一齊得獎。」君如則說:「我接拍呢部戲唔係友情價,應該話係親戚價至真,今次最大得着係首次同佢哋兩個合作,雖然我拍咗好多年電影,但好少有咁敬畏嘅心,導演嘅要求好高,好大壓力。」
採訪、攝影:魯萍、陳志嵐
導演熱話:遷就內地玩死港片
羅啟銳香港人拍香港情,結果《歲月神偷》揚威國際,在柏林影展勇奪最佳電影水晶熊獎。昨日羅啟銳有感而發,呼籲香港電影人不要為了票房只顧拍合拍片,不少一直默默耕耘的幕後人均深有同感。
陳慶嘉:香港絕對有呢個情況,因為要遷就市場,呢個亦都係香港電影當年嘅死因,只不過當年係要就台灣,今日係就內地。其實荷李活電影吸引嘅地方,係荷李活吖嘛,佢唔會就你去拍套港式荷李活片,電影係要有佢嘅個性至吸引到觀眾。
陳果:我一直好堅持拍有香港特色嘅電影,但隨住投資港片老闆越來越少,我哋作為導演嘅都冇得選擇,不過如果遇到一啲題材,成本唔太貴,我都希望可以拍番有香港特色嘅電影,家香港電影經營環境真係好難,我哋做導演嘅唔可能唔睇內地咁大個市場嘅!
彭浩翔:當然事件唔可以一刀切,不過就真係唔好夾硬嚟,因為有啲合拍(片)都好突兀,例如一個香港警察同上司講嘢,個上司居然講國語會好奇怪。合拍可以搞,但要注意文化差異,唔好夾硬。
《音樂人生》導演張經緯:我一向都係做我自己想拍同寫嘅電影,之前編嘅《天水圍的夜與霧》,家籌備執導嘅《一國雙城》講嘅居港權,都係好地道嘅故事,香港人會更有投入感。
娛樂資料庫:四不像電影
隨着內地電影巿場不斷發展,吸引更多香港電影公司開拍羅啟銳口中的四不像電影,以討好內地觀眾,下列幾齣電影便是近年的明顯例子。
《殺人犯》:郭富城在片中作為香港警察,他與上司交談時居然可以你有你說普通話,我有我講廣東話,但周遭人群依然覺得理所當然。
《家有囍事2009》〈圖〉:電影為遷就內地市場需要,中段在毫無理由及必要下,加入一名內地演員,並將故事移師內地發展,令香港觀眾摸不着頭腦。
《保持通話》:滿口普通話的劉燁等一幫人以國際刑警身份在香港出現,身為玩具設計師的徐熙媛全片也未說過一句廣東話,但男主角張家輝及古天樂完全覺得理所當然。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