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腎病患者一星期要花兩晝時間到醫院洗血,醫院、家居兩邊走的生活令很多病患者疲於奔命,更無法正常工作。醫管局引入家居晚間洗血系統,患者可於睡眠時間進行洗血。由於洗血時間增加,清除體內廢物的功效高三倍。醫管局本年將增加20個家居洗血名額,香港賽馬會未來四年將資助共100部洗血機的費用,令更多腎友受惠。 記者:袁慧妍
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部門主管唐國隆表示,2009年有3,398個腎友需要腹膜透析(洗肚),另有748個需要血液透析(洗血),每年大約有150個腎友因腹膜變壞而需轉移洗血。由於醫院洗血需求增加,醫管局四年前引入全亞洲首個家居晚間洗血系統,每個腎友需進行兩至三個月訓練,包括安全指引、打針及護理程序。
體重平均增兩公斤
現有28名腎友可在家中洗血,他們每周洗血26至28小時,較在醫院洗血10-15小時多近兩倍,能提升洗血的成效;在家洗血可於晚上睡眠時進行,病人日間可如常工作。
醫管局為當中14個已使用家居洗血一年的腎友進行調查,發現清除體內廢物功效比醫院洗血高三倍;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劑量大幅減少逾五成;血壓也能回穩,使用降血壓藥物份量減少三成半;有四人更可停止使用;造成骨病及心臟病的磷酸也減少32%。家居洗血後腎友的體重平均增加兩公斤。
重新工作收入回升
42歲的沈濤是本港首個家居洗血的腎友,他因腎臟萎縮被迫辭退月薪17,000元的染料廠工作,轉行當司機,月入只有數千元。99年起由洗肚轉為洗血,每周兩晝奔走於屯門住所及瑪嘉烈醫院之間,身心疲累。四年前開始家居洗血,重新投入工作,「家做中港司機,一個月搵番萬幾兩萬蚊。」
原本是護士的陳嘉敏,因紅斑狼瘡症而腎功能衰退,去年起不能工作,大受打擊。她強調非常渴望可重投護士工作,「我真係好鍾意返工!」於是接受家居洗血訓練,明天開始在家中洗血,院方也承諾安排她調至日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