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皇帝鍾偉明去年十一月逝世,留下不只是令人緬懷聽聲如見畫的洪亮聲線、絕種的廣播精神,還有其生前工作留下的「香港歷史」,一部舊式剪帶機、錄音機、自製唱片封套、粵音天書、舊報紙……多不勝數,北漏洞拉。吓?「80前」無人不識的越南話,即展覽「從現在開始」!
記者:梁佩芬
攝影:梁細權
兩次叮囑 處理舊物
初一撞正情人節,五十七年一遇,大家已嘖嘖稱奇;「播音皇帝」鍾偉明,早於2007年已在廣播界服務六十年,一個甲子做同一工種,在2010年都是嘖嘖稱奇。
鍾大哥生前好友兼同事,香港電台文教節目總監伍曼儀,為紀念他一生為廣播,特別舉辦「永遠懷念播音皇帝鍾偉明收藏展」,展品全是其「座位」留下的舊物。「說來奇怪,鍾大哥曾兩次叮囑我要負責處理他的舊物,估不到,今天真有此機會。」站在播音皇帝的遺物中一幅官仔骨骨西裝筆挺的照片前,回想早在1995年,因要搬座位首次開腔吩咐「鄰居」伍曼儀處理自己的物件,當時,她笑答:「處理?你自己動手吧!」到了2008年港台舉辦香港歷史展覽,又來鍾大哥的座位尋寶,又對她說:「所有都是心頭愛,有機會你要幫我處理、分類!」兩年後,一語成讖。「你知道嗎?現在的展品只選取最有價值的一部份,還有很多很多在其家中!」
伍曼儀望着一些國術小說,笑着:「你以為他是個很清潔整齊的人?錯!只能用堆積如山來形容其座位,四周被包圍,自己瑟縮其中,若不繞道入內看看,根本不知他存在!」展覽中,所見物件,如舊報紙、舊書、舊郵票、舊銀幣,簇新一樣:「他很念舊,甚麼也不捨得拋棄!」最經典,竟找到一叠叠上台做司儀時所用的過氣「Cue卡」:「你說幾奇怪呢?人家做完司儀,Cue卡都變垃圾,他卻一一保存,每張都是由他用鉛筆寫,甚有紀念性。」更有紀念性是,原來伍曼儀與鍾大哥同是7月17日出生:「我一直以為只與他女兒同年,到了出事那天,一看其身份證,才知大家同月同日生!」緣份牽起兩代,相濡以沫,今天又怎能不由她處理寶物呢?
廣播精神 永遠準時
七十年代,鍾大哥加入香港電台,以幕後工作如監製為主,甚少做廣播劇,但對不少成長於八十年代的人來說,他仍是一把時代的聲音,全因耳熟能詳的:「香港對越南船民已經實施甄別政策,接下來的越南話廣播就是向他們講述政策內容:『北漏洞拉,木精塞妹,夜團印越濫』。」還有:「各位聽眾請留意,於上午六時十五分,改掛十號颱風信號。」其雄赳赳的聲線,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但當他離開廣播室,卻是謙謙君子,伍曼儀從未聽過他罵人:「為何我們喚他鍾大哥,因他毫無架子,每星期他總會在樂富買幾袋生果,分派給各人享用。過身後,他留下的生果足夠我們吃一星期!」
除遺愛生果,鍾偉明身上更散發一股廣播精神。在珍藏展開幕禮上,廣播處處長黃華麒說了數次「廣播精神」四個字,對從事廣播業三十年的伍曼儀來說,有點欷歔:「就算節目在早上五時開始,大哥一定提早至少十五分鐘入直播室;新生代知道節目直播前有三分鐘新聞報道,真夠膽在新聞完後才進入直播室!」大哥在11月27日逝世,當天同事在其座位上發現已安排到12月6日的節目流程,一一記錄播哪首歌,說幾長話。
方法「配音」 學武做輔警
準不準時,聽眾真不太知道,反而粵音準不準,一聽便知。《瘋Show快活人》和《頭條新聞》主持人曾志豪:「大哥在公餘時不忘聽別人的節目,不少次當節目完後,桌子上放了由他親寫的正音紙仔,糾正我剛才說錯的字,更列明出處和音調的演變!」《晨光第一線》羅啟新更指大哥往往是帶着幾本字典齊來「研究」!可大哥說話節奏,偶然會弄成笑料,話說N年前,大哥更是新聞報道員,一天羅啟新在巴士上聽到:「三個?『菠蘿』?的海?加盟共和國……」究竟「菠蘿」國是何模樣!
今天娛樂產品豐富,昔日廣播劇買少見少,九成節目是烽煙、訪談及市況實報,更令人懷念大哥對廣播劇的執着。羅啟新一語道破:「他比羅拔迪尼路更早用方法演技來做廣播劇!」當年大哥為國術劇跟林世榮徒弟朱儒齋學武;為聲演偵探又做輔警:「幸好,大哥沒一齣劇要做監犯,否則……」原來,我們要集體回憶的,不只一個碼頭一條街一幢樓,無形的敬業也行將消失!
鍾偉明(1931-2009)
1947年開始廣播生涯,1952年加入麗的呼聲,之後在美國新聞處和香港電台任職,聲演科幻、倫理、偵探到國術等廣播劇,最出名是單人講述《韋倫探案》、《洪熙官》和《諸葛亮》,憑一絲不苟,咬字清晰和沉厚動聽的聲線,被冠以「播音皇帝」美譽。1992年,榮獲英國員佐勳章(MBE),為華語播音界第一人。
永遠懷念播音皇帝鍾偉明收藏展
日期:即日至3月15日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免費入場)
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b5/ex_special_wm_jan10.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