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複製菜園村」建議值得考慮 - 盧峯

蘋論:「複製菜園村」建議值得考慮 - 盧峯

從堅持「不遷不拆」到願意用賠償金自行買地重建家園,石崗菜園村居民的讓步不可算不大,他們顧全大局的善意不可算不強烈。特區政府負責高鐵項目的官員固然該好好珍惜這份善意與讓步,盡可能調整思維、做法配合,在新界鄉郊地區有龐大人脈關係及影響力的鄉議局特別是主席劉皇發先生更應該積極牽頭,拉攏各方合作,讓菜園村不會在香港的地圖上消失或變成一個歷史的名字。
應該看到,菜園村居民提出的重建家園計劃並不是獅子開大口,也不是故意給政府或社會出甚麼難題,而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三贏方案。首先,原村重置計劃將主要由村民以特惠償金支付,政府不需要多付一分一毫,也不涉及甚麼經常性開支。只要特區政府能盡快協助村民找到合適的閒置農地,做好一些基本配套如水源、道路等,復建菜園村計劃便可以上馬,村民便可用得到的賠償自行購地建屋,不用再找政府協助。有關菜園村拆遷的爭議則可以順利化解。
對村民來說,集體搬村,共同建村雖然不是最理想方案,雖然跟保留原村有差別,但他們至少能保住原來的社區網絡及多年來積澱的人際關係,至少能保住鄰里守望的風尚,至少能保住農村生活方式,不用被逼遷到陌生的社區,不用面對不習慣的生活模式。事實上重建計劃對居民最大的衝擊往往是打碎了他們的社區網絡,令居民散居各處,失去了朋友鄰居,失去了最基本、及時的支援。不少受重建影響的家庭、長者就因此而面對嚴重的適應問題,甚至釀成各種家庭問題及慘劇。假如真的能順利覓地復建菜園村,絕大部份村民便可以保住鄰居,繼續守望相助。
而對社會來說,高鐵項目及清拆菜園村是爭議性極大的議題,對抗性情緒濃重,很容易引起爭端以至激烈抗爭。要是特區政府能協助菜園村居民在其他地方復建村落,高鐵爭議中的一個主要死結便可以解開,官民之間的對抗情緒將可大幅紓緩。往下來政府及港鐵公司開展工程時便會順利得多,不用每一次都嚴陣以待。假若政府及負責的官員不好好把握今次村民的善意,態度僵硬,寸步不讓;官民之間的矛盾、積怨將難以化解。到政府開展工程時,村民固然拒不合作,堅決抵制;支持村民及反對高鐵工程的市民肯定入村聲援或採取其他抗爭措施,令清拆行動變成另一次大規模官民衝突。即使政府最終成功清拆菜園村,整體社會也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政府與市民的互信更將蕩然無存。
是的,協助受公共工程影響居民覓地重建社區過去沒有甚麼先例,具體操作上有不少困難。例如合適復建菜園村的鄉郊土地不算多,地主可能坐地起價,新地點的基礎設施差劣……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花不少氣力、唇舌、誠意才能克服。但只要政府、鄉議局願意盡力協調,只要菜園村居民繼續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問題,雙方的分歧可以逐步收窄,具體執行上的問題不難一一解決。
要解決政治僵局,各方都應秉持「從無路中找出路」的態度,打破僵化的思維,考慮過去未曾做過或考慮過的建議。
現在,菜園村居民提出了一個「複製菜園村」的新構思,特區政府實在該積極考慮及作出善意、正面的回應。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