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敏報道】《歲月神偷》說的,是一個六、七十年代深水埗鞋匠的故事。現實中,這個故事原本可以延續到今天,但因為深水埗重建,傳到第三代的青山道「陳敬鞋廠」早前不得不結業,留下的,只有圖畫裏已逝去的主人翁,道來比光影更真實的舊時歲月。
主人翁是陳元,舖頭叫「陳敬鞋廠」。他跟街坊說過,做鞋匠這一行,「我哋做咗三代,由一九一幾年做起,超過90年。我老竇做落,佢教我做鞋,之後由我接手,我負責設計同監督,我太太就做鞋面,後來到個仔接手。」
「唔理搵唔到錢 只要一家人」
仔是陳榮業,他們在青山道的老店,因為深水埗重建,一年多前已被迫關門,80多歲的陳元很傷心,去年過身。現在轉到百貨公司設櫃位賣鞋的陳榮業昨日說,家人怕媽媽想起爸爸就流淚,婉拒受訪,他只能說,電影說的舊時人情,原本就在,只是被重建的巨輪毀掉。
為反對當局的重建方案,前年深水埗的街坊特別辦了一個展覽,用圖畫說他們的故事。畫中陳元搭着妻子和兒子的肩膀,笑得好滿足,說:「打仗時我攞住政府批文上戰艦同英兵做鞋o架!買咗呢個舖之後,諗住可以安安定定,唔理搵唔到錢,只要一家人喺呢度開開心心……」
打完日本仔,陳元靈機一動,去信英國訂購了很多有女裝鞋款照片雜誌,然後用藤籃盛着雜誌,去香港會門口等西人高官太太出入,兜生意,官太即場揀款落單,「一對成本十幾蚊,賣到四十幾蚊」。有個足球隊長找陳元做球鞋,陳元做不慣,「做極個鞋頭都好硬,點知佢踢完波返嚟話對鞋好犀利,踢到個波識轉彎,畀佢射入龍門,仲話要叫晒啲隊友嚟做番對」。
60年代到80年代,警隊和消防都找陳敬鞋廠做鞋,其中一對還放在山頂的警察博物館。「啲消防鞋一定要做到一穿就着得落,仲要用浸住水好多個鐘都唔入水嗰種皮做至得。」
05年房屋協會宣佈重建深水埗興華街、昌華街、福榮街、元州街與青山道部份街區,陳元很傷心,跟街坊說「三代人嘅心血就咁冇咗」,不甘心,一說起就流淚。街坊記得,當時每個家庭都在圖畫旁邊寫一句說話,陳伯能說的,只有「唔.捨.得」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