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古老大學永遠不乏經典傳統與點滴人情。像香港大學,至今仍保留教職員聯誼會(SeniorCommonRoom),不管講座教授還是小職員,下班後同樣可以呷一口餐酒,在維港暮色中暫時放下理智與邏輯。日落晚風中,向他們奉上一杯金黃色汽酒的酒吧部長李潔英,由當初英語欠佳的黃毛丫頭到今天曾侍奉四任校長,35年歲月像一株不謝的海棠紅,映照着西區半山一組古老的建築。
努力學會英語
李潔英一家三代都與港大結下不解緣。父親當年在港大當個小職員,女兒則千禧年於港大畢業,而她自己也把握了十三分之一的機會,35年前成功踏進這所高等學府,「當年得17歲,阿爸有日叫我去大學見兼職侍應,一屋13個兄弟姊妹只係叫我去,去到見我嗰個仲係西人,但最後都得咗,我估應該係我有笑容同膽識啩!」結果兼職變長工,也見證了會所的變遷,「由孔慶熒樓搬到梁銶琚樓,中國人越來越多,我哋開始有炒麪炒飯小菜叫。」
由港大首任華人校長黃麗松,到王賡武、鄭耀宗到今日的徐立之,李潔英都侍奉過他們進餐,「個個都好隨和,最初兩位比較少來,鍾意食西餐。之後嘅鄭校長同徐校長就鍾意食中餐,徐校長就更加要少肉多菜少油。」99年黃麗松伉儷重返港大,黃太突然失蹤,「嗰陣好擔心,知道黃太太最鍾意喺港大附近行山,有時都會望吓附近見唔見佢,結果兩個月後發現到佢(遺體),好唔開心。」
校長以外,還有一眾教職員,派對、春茗、小型酒會,李潔英每月總有忙碌日子,「好多教授平時冇乜嘢講,來到呢度又唱歌又跳舞,有教授以前喺度坐足成日,不過近年工作忙,冇乜呢啲場面。」有次為一位醫學院驗屍官搞送別派對,「結果撞正八號風球,有部份客人照樣來到,結果要照搞,好記得返屋企嗰陣大風雨到人都吹得郁。」
35年來李潔英憑着努力,學會一口能與教授閒話家常的英語,練成一對辨別餐酒好壞的利目,大學最近給了她一份禮物:長期服務獎,「其實以前有諗過走o架,但女都生埋,做人都係穩穩定定好,何況你喺出面茶樓做部長,又要賣月餅又要賣蘿蔔糕,邊有呢度咁好?」
記者夏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