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管理 利是5.3.2

合夥管理 利是5.3.2

記得小時候家中規定要過了正月十五才可拆利是,但在新年習俗漸簡化的今天,不知幾多父母仍保留此傳統呢?利是錢對小孩而言,除了是一筆可觀的非常規收入,亦是一個讓他們學習理財的好時機。今次請來兒童理財顧問關顯彬教孩子如何以利是錢來理財?

記者:謝翠玲
攝影:楊錦文
Model:Cherry@PureModels&Yoyo

與家長齊學價值觀

關顯彬校長經常接觸家長,發現要讓孩子明白理財的重要性,並不只是孩子的事,父母也要一齊學習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財富並非單指金錢,而處理個人財富的習慣亦要從小培養,到中學時才教導已太遲了,一年一度的利是錢正好是學習用錢的好機會。關校長分享個人經驗,像他中二的小女兒今年想買大提琴,便定出利是錢的30%作為買大提琴的錢,就算這只是部份金額,也要讓她明白花費先要付出的定律。

讓孩子學習理財

究竟收到利是後,家長應如何處置?關校長說家長大致分四類型,其中他最推舉的是家長孩子合夥管理利是,因為這才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管理自己的財富。

1.合夥管理型

當孩子開始有用錢的需要,經濟又許可,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又夠成熟時,大約由三年級開始,便可以開始考慮跟孩子共同計劃,商討利是錢用途。

2.沒收充公型

充公所有利是錢,以幫補一家的利是錢支出。這做法讓小孩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最好避免。

3.自由支配型

他們容許孩子全權支配利是錢用途。在孩子仍未有自管能力前,這種做法會讓他們養成胡亂花費吃喝玩樂,家長要當心。

4.儲蓄代管型

當孩子仍小、仍未有零用錢前,可以給孩子擁有權,但代孩子管理,以孩子的名義把錢存入銀行作教育基金。

拆利是五成儲蓄

收到大堆利是,要如何跟孩子共同處理?先把錢集合,然後以5:3:2比例分配利是。

50%儲蓄
除了留下部份設立教育基金,讓孩子也明白要為自己未來升學作好準備。亦可把部份分配到平日可運用的一般儲蓄,學習運用零用錢。

30%花費
別把全部利是拿去儲蓄,有錢不利用,會讓小孩很不開心,可以將30%作為達成心願,讓他買喜歡的東西。

20%分享
可利用額外收入幫助遠方有需要的人,如海地地震的災民,亦可留錢來給身邊至親生日時買禮物表心意,讓孩子明白「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小孩要有「先存錢再花錢」的觀念,平日也要養成儲蓄習慣。

別裝利是錢

關校長提醒各位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認識收利是是一個祝福而非純粹金錢收入,要防止孩子有利是錢越多越叻的心態。另一個不可犯的錯誤便是不要讓孩子收到利是後「偷」內裏銀碼的行為,這只會讓孩子以此來衡量一個人的闊綽標準。

■不可讓孩子偷利是。

學生分享

小孩是否真的懂用錢?以五年級生的穎蕎做例子。她本身想買的東西不多,所以她會考慮校長的意見,把超過一半的利是錢放到媽媽給她開設的教育基金,剩下的買點喜歡的毛巾、鞋子等生活用品,仍有餘錢則用來幫人。確實是個懂理財的孩子呢!

■學生盧穎蕎

關校長簡介

人稱關校長的關顯彬曾任津貼小學校長,亦考獲國際財務顧問,現為多個機構主理兒童理財教育講座,著有《小管家理財方程式》和《理財理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