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而歸的羅啟銳導演說,想透過《歲月神偷》重現六十年代的克難精神、人情味道;經歷深水埗重建的街坊周綺薇說,守望相助、自力更生並非上世紀香港才有的東西,今天的利東街、深水埗、菜園村,原本也有;把它偷走的,不是歲月,而是當局的重建政策、政府發展模式。
香港精神是消極懷舊
周綺薇的父親原本在元州街經營車房「大眾膠輪」,因為重建,養大一家的店沒有了,守望多年的街坊,像「新忠花店」的黃乃忠、「潘拾園藝」的潘伯、「蔬菜水果店」的老闆娘都四散了。他們曾向當局提出反建議,讓他們保留社區網絡,說穿了其實就是讓他們繼續守望相助、自力更生,卻不獲接納。
周綺薇說,一味強調上一代如何逆境自強,任勞任怨的「香港精神神話」,是近乎迷思的消極懷舊,一班街坊和關注重建人士一直爭取的,卻是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展望。
羅啟銳昨天又談到80後,說近年香港多了負能量,充斥着迷惘。早前跟一班街坊到立法會撐反高鐵運動的周綺薇說,80後沒有迷惘,很清晰,很正面,並非抱怨,而是反省,有他們對香港社會發展的反省,香港的未來才有希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