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苦行、萬人抗爭,也扭轉不了拆村命運。眼見難以說服政府以地換地,村民惟有在現行政策空間中想辦法,由堅持不遷不拆,到轉為爭取利用賠償金重建家園。但村民覓地、復耕牌照條件等問題,仍不易解決。
無業權居民 買地吃力
特惠補償的登記期限將於下周日屆滿,根據政府方案,持有農地的地主,每平方呎賠償約526元。以一個擁有6,000呎農地的農戶為例,估計可獲300萬元賠償。據了解,村民近日有透過地產代理、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等不同途徑,打聽元朗八鄉一帶覓地建屋的可能。若村民能覓得面積較細、呎價約150元的農地,加上建屋費用最低約60萬元,一個核心家庭約需100萬元重建家園,政府的賠償金應該夠用。不過,沒有業權的居民,由於只獲60萬元的特惠金津貼,他們要買地建屋,相當吃力。重建家園的另一挑戰,是新界地主會否坐地起價,令菜園村村民難以支付。
村民過去爭取以地換地,其實有例可援,三門仔漁民新村就是為受船灣淡水湖工程影響的村民建成。但政府消息指,若以地換地,一來撥地有困難,二來對日後的新界發展會造成衝擊。若村民能自己找到私人土地,又符合耕種身份,漁護署已有復耕政策,讓居民重過田園生活。
過去灣仔利東街等項目中,居民都曾提出重建方案,但不獲接納。若菜園村計劃成功,將是本港首個實踐「民主規劃」的先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