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歲月神偷》揚威,有份投資的特區政府昨日急不及待祝賀得獎團隊。有電影業人士批評,電影發展基金掛羊頭賣狗肉,「以資助為名、投資為實」,而且出資少少、要求多多,審批時間長,對電影界幫助有限。
政府被斥要求多
電影發展基金07年成立,目的是推動新晉導演製作中小型電影,一般政府投資三分一;至今接獲23宗申請,局方最終撥款約3,877萬元,資助14套電影拍攝,包括在內地勁收7,000萬的《麥兜響噹噹》;由何碧雯執導、鄭伊健主演,多次在影展獲獎的《親密》;以及由李家榮和馬偉豪執導的《愛得起》。
基金成立之後一直為人詬病,被電影人批評投資太少,要求多多,政府又要分享版權。今年初基金終於決定把投資上限由30%增加至40%,製作費上限由1,200萬元調高至1,500萬元,申請門檻亦降低。
以資助為名 投資為實
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張同祖批評基金以資助為名、投資為實,「有乜理由出三分一(資金)嗰個審查出三分二嗰個先……好似益咗你哋電影界咁。」另一問題是審批時間長,「電影好機動性o架嘛,有idea嘅話一頭半個月就拍,點等你咁耐?」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與中央溝通,打破內地電影發行商壟斷的局面,令不同題材的電影都有機會引進內地。
資深電影人陳慶嘉則認為政府應協助小型電影作宣傳,「好多時拍咗,但係上畫嗰陣冇院線support,上兩日就落返,希望政府可幫到呢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