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馬頭圍道塌樓的畫面如此震撼,我想,一班住在危樓中居民的安危早被政府遺忘了。地產商為求賺錢,新樓都走高檔路線,炒家炒樓炒個不亦樂乎;另一方面,天璽之下,無數居民每天辛勤工作,仍難覓得一個安樂窩。馬頭圍道塌樓現場所呈現的,是經濟與政治的不平等,一班無錢搬屋、無權選特首、無權對香港的發展次序說不的居民,就只能在危樓中過活。眼裏只有高鐵的官員及議員,請睜開雙眼,這便是我們的城市。
一輪謊話仍叫你信他
我又看見,這個城市的人,越發對未來失去盼望。看清楚了,我們的政治充滿謊言,某些政黨,一面說支持民主,另一面卻在立法會幫助押後普選;又有的官員,不斷玩弄文字遊戲,擅自為「普及平等」開闢新義。難得的是,這些人在一輪謊話以後,仍厚着臉皮叫你繼續信他,反正,行動與口號不一,已成常態。
我們的社會不一定要這樣,我們的政治不一定要這樣。
政治乃眾人之事,我們都活在同一個社會,是甚麼道德理由賦予當中一部份人特權去控制他人生活?是上天的旨意嗎?是他們過人的良知嗎?沒錯,人一出生就要面對各項不平等,但香港那種以積極奉行資本主義而自豪的模式不但沒有修正這些由運氣帶來的差異,更甚者,是我們的政制設計嚴重傾斜向一批在市場競爭中的贏家,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影響政策制訂,進一步鞏固其利益,結果,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認為貧富貴賤全是個人責任、基層生活依然過得很好,則我們顯然是在自欺欺人。
有人說,爭取普選「要先理解中央的想法,中央不放心」。然而,這些人口中說的「中央」要的是甚麼?如果中央要一個完全受控的選舉,那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成功,我們固然可以透過法律限制當選者去遵守某些大原則(如不可分裂國家),但是,結果不可以由一方意志控制。這是民主政治的原則。讓我們坦白承認:在民主體制中,我們的確無法擔保誰人會當選,但是,這樣的追求絕不是反中,而是我們對如何體現人乃平等自由個體的嚴肅回應、是落實《基本法》所授予香港人的權利、是為一個政府的管治尋找合理的依據。香港人有能力和權利選擇合適的特區領袖,事實上,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一份堅持。因為,一個社會的出路,不在傲慢的特權交易,也不在暴力與恐嚇,它只能在一個鼓勵人行使良知的、開放的制度中被尋到。
用選票驗證港人信念
「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經已展開,不消說,在窒息的政治空間中,這樣的運動在技術上我們可以看出很多不足之處。然而,現在冷眼旁觀明顯不是最佳的回應,我們當用這一個機會,積極參與其中。公民黨、社民連兩黨亦當謹慎,既是「公投」,就當集中宣傳議題、而非個別議員,更不應輕易說「解放」、「起義」等不負責任的口號,讓各方在理性環境下共同促成一個有意思的選舉,再一次把香港人真正堅守的信念驗證,用選票說明,在公義的大原則與利益計算中,我們選擇前者;在實現民主與文字爭拗之間,我們認為前者更重要。
李肇祐
80後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