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星期,又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馬拉松賽了。今年參賽人數高達6萬,再次打破歷屆參賽人數,筆者相信這天應該是全港最多市民做運動的一天。
超過一半的跑手都是參加10公里賽事,起跑時間是清晨5時。對於大部份參賽者而言,平常不會在清早5時去跑步,通常在傍晚下班後才去練習。
為確保參賽者有良好的表現,首要條件就是調節好人體的生理時鐘。從生理學上,我們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否則身體機能便得不到足夠的恢復,免疫能力相繼下降,肌肉協調和收縮能力較差,這樣不但影響跑步的能力,還會容易造成創傷。
人體早晚作息的時間,就像電腦程式一樣,受到大腦的監控。習慣早起的人,到了晚上便會產生睡意,這種生理現象受到體內激素及能量消耗等因素支配,也被稱之為「生理時鐘」。經常到歐美等地方工作的朋友,身體常遇上時差問題而受到干擾,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頭痛或內分泌失調等情況,也使人處於虛弱的狀態。
賽前一星期的身體恢復,對長跑運動尤其重要。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的最新指引:「在賽前的一晚需有6至8小時的睡眠」。所以跑手須在半夜兩三點起床,進食及做好熱身準備。
筆者建議參賽跑手,在這幾天開始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絕對有助跑手發揮出最佳的表現!
文:雷雄德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