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石澳道往石澳村下山路段,第二個路口小石柱上寫着AnneMarden,她是會德豐前主席約翰馬登的妻子馬登夫人,1926年在上海出生,戰後在香港生活至今62年,熱心關注弱勢社群及人權問題,去年獲婦女基金會慈善事業領袖獎。
小小超趙世光鄰居
石澳道約20多間超級豪宅,曾是英資大班、駐港三軍司令前府第。後殖民時代,要在這裏當業主需石澳業主委員會批准。幾年前華光航運董事長趙世光以3.8億購入石澳道13號;12號是小小超李澤楷的紅木大宅;而14號是香港前英資四大行(怡和、和黃、太古及會德豐)之一會德豐的馬登家族擁有。
二戰時期,AnneMarden在英國Bristol念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及哲學,後因探訪友人遇上比她年長7歲的約翰馬登,兩人大雨被困酒店,靜看雷轟電閃一個下午以後,命運讓他們走在一起。夫婦新婚後移居香港,先住山頂白加道,後來遷入石澳道14號現址,與三女一子安居半世紀。馬登夫人在橢圓大廳呷英式下午茶時說:「原女主人在這裏放了三角鋼琴,彈奏時眺望大海。」
丈夫十年前病逝,84歲的AnneMarden目前仍以香港為家,「我對香港比對英國忠誠。」航運曾是會德豐旗艦業務,隆重晚宴、新船下水,她跟隨丈夫旁觀一段政治經濟發展,「我不懷念那些日子,倒喜歡現在所做的一切」。少與商界聯繫,她在家中勤游泳,也愛從山谷步行兩公里到石澳村:「現在的村屋都髹上鮮亮顏色,人生活比從前好。」
「希望還能活多幾年」
不曾踏足本地菜巿場,也從來不需要為錢工作,馬登夫人60年代初任香港紅十字會總監,越南難民滯港年代,經常到訪營內兒童,讓他們讀書。她關注傷殘、智障、性工作者及女囚犯等弱勢社群,多年來愛在聖誕節為本地社群在家中開花園派對,言語不通,但兩者樂於相聚,「有些人從年輕時認識,現在也老了。」為爭取兒童合理權益,她正倡議在港設立兒童專員。
AnneMarden步履清爽輕盈,沒有老態龍鍾,快步走上二樓拿資料時,在木樓梯突然俯身衝前,手撐着木級,記者緊張起來:「小心!」她若無其事再走幾步,幾乎又要向前跌……「眼睛做過手術,問題不大,還看得見。希望還能多活幾年。」AnneMarden銀白金濃密短髮,滲着人生層次感。離開石澳道往山腰下望,建於三十年代的花園大宅跟英國女主人一樣,都在時代變遷裏安守角色。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