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娛樂環節 - 邁克

新興娛樂環節 - 邁克

經過白老師的努力,崑劇這幾年頗有抖起來的跡象,近月不但香港台北有盛大演出,新加坡「華藝節」也請了江蘇省崑劇院演《1699桃花扇》。這一齣我數年前在文化中心看過,縮龍成寸的改編雖有可取之處,但似載歌載舞的話劇多過似崑劇,顧曲周郎們嫌不夠喉。這還算了,最令我感到不適(塵翎話齋,指維權份子痰上頸)的,卻是那別具一格的謝幕。以往內地藝術家蒞港獻藝,末了觀眾掌聲雷動,站台的他們也鼓掌回敬,一直是我不以為然的動作。台下的人誠心拍手,是表示感激和欣賞,台上當之無愧鞠躬接受不是很大方得體嗎,怎麼人拍你又拍──多謝鄉親父老沒有中途離場乎?《1699桃花扇》則來個大搖大擺的謝師宴,生旦淨末請出恩師含淚跪拜,座中陪着感動的大有人在,冷血人只覺得陣陣骨痹。當然我不敢反對尊師重道,然而真的想酬謝師傅厚愛,用心演戲就是了,何必排出一套虛假的儀式,擺老師上枱迎合儒家還魂的主旋律?
不過可能我這種80前的見解落伍了,謝幕已經成了新興娛樂環節,臨尾不來個或大或小的「驚喜」,捧場的觀眾回到家睡不着覺。譬如這兩年積極發展大中華市場的鬼才導演,就有即場發表演說的慣例,最近難得有位朋友看過新作,我不問「好不好看」,單問「演不演講」,誰料不問猶自可,一問斯文的他幾乎爆粗:「講,點會唔講?不但導演講,演員講,連掃地阿嬸都揸住掃把出嚟講!」只好安慰他:「你算好彩。聽聞去到平州貴州,有時導演仲聯同全台人員,表演歌舞答謝粉絲支持㖭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