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品五月在港展出羅浮宮18件雕塑任觸摸

複製品五月在港展出
羅浮宮18件雕塑任觸摸

【記者馮永堅報道】有沒有想過可以用雙手由上而下,輕撫希臘羅馬神話中維納斯(Venus)女神的身軀,還可撫摸《大衛像》作者米開朗基羅的另一傑作《叛奴》粗壯的雙腿?法國羅浮宮首次借出18件仿真度極高的雕塑複製品進行亞洲巡迴展覽,這批珍品今年5月來港展出,參觀者有機會親手觸摸展品。
每件藏於羅浮宮內的藝術真品價值數以億元計,為保安理由,遊人到羅浮宮參觀時都只能遠遠欣賞,不能觸摸。為讓視障人士近距離接觸這些遙不可及的藝術品,羅浮宮維修及複製部專家花了多年時間,用雷射掃描取得真品的立體影像,再用石膏及樹脂等材料,以真品一比一比例製成複製品。由於這批複製品都是出自羅浮宮專家手筆,仿真度極高,因此非常珍貴。
18件複製品件件獨特,以五種動作呈現男、女形體或優雅內斂,又或是誇張扭曲的風格。展品中最為人熟悉的,是代表充滿理想及古典美的羅馬神話女神維納斯。這座1820年發現於米羅島(現今的米洛斯島Melos)的維納斯雕像,被認為是公元前兩世紀的一件古希臘原作。羅浮宮的專家以樹脂複製真品,讓人一嘗觸摸這斷臂女神滋味。真品是以大理石製成,現收藏於羅浮宮內。

叛奴 
作者: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Buonarroti,ditMichel-Ange)

女舞者 
作者:尚-弗朗索瓦.洛爾塔(Jean-FrancoisLorta)

「感受藝術品意義」

喜愛肌肉型藝術品就定要看《大衛像》作者米開朗基羅的另一作品《叛奴》。這是他在1513至1515年間為教皇于勒二世(JulesII)陵墓雕刻的奴隸像,雕像展現了發達肌肉,也給予這奴隸超凡的力量以保護教皇。《叛奴》真品以大理石製成,羅浮宮專家以石膏複製。此外,複製品中還有尚-弗朗索瓦.洛爾塔在1820年為凡爾賽大特麗亞農宮設計的《女舞者》,以及高兩米、由尚-安東尼.烏東創作的《女獵神狄安娜》。
身兼中文大學文化管理課程主任、前西九博物館顧問小組成員何慶基稱:「係咪原作都唔緊要,最重要係令人感受到藝術品意義。」
亞洲巡迴展去年開始在台北、高雄、武漢、福州等多個亞洲城市巡迴展出,今年5月移師本港,由法國駐港總領事館主辦,在康文署轄下博物館舉行,免費入場。

宣告勝利的馬拉松戰士 
作者:尚-皮埃爾.科爾托(Jean-PierreCortot)

伊卡爾與德達爾 
作者:沒有資料 

互聯網

羅浮宮亞洲巡迴展品

作品名稱:馴馬的女騎士
作者:尚-雅克.佛歇爾(Jean-Jacquesfeuchere)

作品名稱:克羅托納的米隆
作者:愛德梅.杜芒(EdmeDumont)

作品名稱:張弓的兵士
作者:雅克.布梭(JacquesBousseau)

作品名稱:戰士
作者:阿加斯阿斯.德.埃菲斯(Agasiasd’Ephese)

作品名稱:伊波門納
作者:紀堯姆.庫思圖(Guillaume1erCoustou)

作品名稱:阿特蘭特
作者:皮埃爾.勒博特爾(PierreLepautre)

作品名稱:女獵神狄安娜
作者:尚-安東尼.烏東(JeanAntoineHoudon)

作品名稱:博爾蓋斯的女舞者
作者:沒有資料

作品名稱:美慧三女神
作者:熱拉爾.凡.奧普斯塔爾(GerardVanOpstal)

作品名稱:飛翔的墨丘利
作者:尚.波羅尼(JeanBoulogneditGiambologna)

作品名稱:繫緊腳後雙翼的墨丘利
作者:尚-巴布蒂斯特.皮卡里(Jean-BaptistePigalle)

作品名稱:伊卡爾的跌落
作者:保羅-安布魯瓦茲.斯洛茲(Paul-AmbroiseSlodtz)

作品名稱:垂死的阿貝爾
作者:尚-巴布蒂斯特.斯圖夫(Jean-BaptisteStouf)

資料來源:互聯網

特稿
用手摸用心領會

用手去觸摸羅浮宮藝術複製品,比用眼去感受來得更真實、徹底。今年中在港舉行的複製品展覽,大會將提供導賞團服務,教導如何觸摸及感受作者創作時的感情。有曾到羅浮宮學藝的義工表示,觸摸複製品時要由心出發,最好將複製品每吋也摸一摸,才體會到作者創作時心中所想。

原為失明人士而設

羅浮宮早年開始將部份館藏製成複製品,原意是令看不到藝術品形態的失明人士,對藝術品的想像更具體化。在港展覽期間,大會將安排義工帶領參觀者逐一觸摸複製品。有曾到羅浮宮學藝的義工表示,用手欣賞複製品有一套獨特技巧,最好先摸複製品,以了解其形態特徵;之後再說出他們對複製品的感受,最後才由義工講出真品的歷史背景,「咁樣佢哋對藝術品會有更深刻記憶。」本港的展覽屆時可能將欣賞複製品的人龍,分開失明人士及普通市民。
參觀者觸碰複製品時,盡量不要佩戴戒指等可能刮花展品的飾品,參觀前也應洗淨雙手以免弄污展品。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