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安葬於此 相片多次被偷

林黛安葬於此 相片多次被偷

【本報訊】在跑馬地屹立了162年的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St.Michael'sCatholicCemetery)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墓園。門前是一副道破生死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中央有聖彌額爾門樓等二級古蹟,黃土下埋藏着段段香港歷史。

23000位先人長眠墓園

1842年香港開埠,約瑟神父(Rev.TheodoreJoset)到港後即向殖民地政府要求成立天主教墳場,起初在灣仔的聖佛蘭士街設墳場。後來政府要發展灣仔,當時的田土廳長哥頓(A.T.Gordon)亦鑑於黃泥涌地段屬沼澤地,擔心瘴氣環境不宜居住,決定在那裏建墓地,以1元象徵式租金租給教會,租約期為999年。1848年,天主教墳場正式遷到跑馬地現址。
墓園內充滿宗教氣氛,象徵感慨生命無常的斷柱、歐洲教堂常見的骷髏骨佈置雕像、十字架、聖人、天使、半裸石像圍隨處可見,中央位置的聖彌額爾門樓和聖彌額爾小堂,去年已被列為二級古蹟。黃土下是23,000位先人在長眠,包括神職人員,如香港首為宗座代牧高主教(TimoleonRaimondi)、教區首任主教恩主教、徐誠斌主教、李宏基主教、胡振中樞機等。
置地創辦人遮打、富商何東、東亞銀行創辦人之一簡東浦、大慈善家鄧鏡波等不同世代的商界強人,死後也在此地為鄰。創作出經典金曲《情人的眼淚》的作曲家姚敏、四屆亞洲影后林黛亦在這墳場安葬。
舉辦墳場導賞團的聖雅各福群會項目發展經理劉李林表示,林黛墓碑相片過去常遭人偷走,「遺照由最初A4紙咁大,變成細細張證件相,一樣照俾人偷走。」墳場還記下了六七暴動這一頁,被左派暴徒燒死的商業電台前節目主持人林彬、「沙頭角事件」與越過邊界中共人士駁火殉職的其中兩名警員(共五警死亡)林寶華、江承基亦在這裏安葬。

墳場門前一副對聯,為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