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美關係,美國外交界流行使用一個很特別的詞彙:「frenemies」,這個詞由英語的「friends」(朋友)和「enemies」(敵人)結合而成,意謂「表面上是朋友,骨子裏是敵人」;奧巴馬會見達賴,正好反映出中美關係「frenemies」的本質。
奧巴馬「不得不見」達賴
外交界人士指出,奧巴馬這次「不得不見」達賴,原因是中國越來越強硬,白宮內部對中國越來越不滿。為了跟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奧巴馬去年10月對訪美的達賴避不見面;但奧巴馬在11月訪問中國時,中國不但沒有像過往般釋放任何政治犯,甚至連他的演講也沒有全國直播,其待遇較前數到訪美國總統都要差一些。
在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峯會,中國不通知美國,逕自跟印度、巴西、南非協商,氣得奧巴馬中途闖進會場。在伊朗發展核武的問題上,中國也拒絕支持更強硬的制裁方案。對此,美國國內和反對派共和黨固然有拿來大造文章,白宮內部也是怨氣冲天。這回奧巴馬「終於」敢於對中國說不,「白宮群英」不無「吐一口烏氣」的感覺。
美國總統在訪華後會見達賴,過去也曾有先例。克林頓總統在1998年7月訪華,他在峯會後當着時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稱達賴是其朋友,又呼籲江和達賴談判。同年11月,他就以「路過時順道進入」的方式和達賴在白宮見面。
耐人尋味的是,中方一面對奧巴馬會見達賴提出交涉,一面又讓美軍核動航空母艦尼米茲號訪港。中美關係的走向,令人有撲朔迷離的感覺。有分析指今年4月奧巴馬在華盛頓舉行核安全峯會,以及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會反映中美熱度的指標。但有外交人士認為,5月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訪華以及年中於北京舉行的經濟戰略對話,也許是更重要的指標。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