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買樓可防習慣性失業 - 何熊輝

樓市風雲:買樓可防習慣性失業 - 何熊輝

最近新公佈的失業數字維持不變,但一些60後或70後專業人士,仍有相當部份出現轉業困難。該批失業人士中,不少是專業人士,不過因行業生態改變,被裁後一直未能重回就業巿場。
傳統智慧認為,失業不可怕,最可怕失業時有層未供完的樓。不過失業時無樓真的好過有樓嗎?筆者因工作關係,接觸到一批失業良久的60後及70後專業人士,他們失業期比一般80後更長,原因除了香港僱主有年齡歧視,另一原因是該批人士中,大多是無殼蝸牛,因此無還按揭貸款壓力。

孭樓債會積極搵工

一般而言,這批長期失業的專業人士,通常是有一定儲蓄,加上失業又可搬回跟父母同住,故找工作的動力不大,結果失業年復年。據筆者了解,該等失業人士中,部份失業5年以上者也大有人在。
港人有一個習慣,就是買了樓後,就算失業,都希望可以供下去,結果是失業後積極搵工,就算人工比前大幅減少,也在所不計。結果他們大多可以很快適應新工作環境,並重新訂定新的人生目標。

80後置業量力而為

反之,沒有置業的中老青,不肯面對現實的人不少,因此失業一年後,已無意欲及決心重回就業巿場,就這樣當失業變成習慣,該等人士最終更會變成隱蔽的失業一族。
60後及70後的中老青,基本上應不只一次會遇上失業,為怕失業而不買樓,不是理由,相反,為了逼自己避免成為超長期失業者,樓應早買早着。事實上,現時置業的80後,也要有心理準備會有失業的一天,因此樓可以買,但仍要量力而為。
何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