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與桔 - 林夕

吉與桔 - 林夕

有朋自北方來,不亦樂乎,以品茶代秉燭長談,不亦快哉。一個快字加起個樂字,就是快樂,快樂暢談,談的又該是甚麼?朋友對着一面書架,問有甚麼書好看,我隨手拿起一本叫《死後十種生活》的,客問:是關於死亡的嗎?我不看,新年看這個幹嘛?答客問曰:是,是寫想像死後人在天堂生活面對的種種可能。還來不及說這書只是假設死後的懸念而思索在世在地的身前事,客已被嚇跑了:我不看這些書,看這些我會怕得睡不着的。
也罷,對着孔家店未知生焉知死的傳承者,自該識相識死,談事人之事。結果客人滔滔不絕談了一整個晚上在內地搞商演活動之道,中間提到趨吉避凶四字,我便開始遊魂了。
對死那麼忌諱,自然是避凶的本能反應,可是若然視死之大限為凶,這個凶,無處可逃,以自我哄騙的方式過份避這個凶,在一味趨吉中養大死亡的陰影,才是大凶吧。我邊聽着那些賣盡聰明,為求在內地換取一簞食一瓢飲的法與術,箇中所需膽與智缺一不可,做的說的不疲勞,聽的都不疲不能興。但覺有這等能耐本事,何以就沒有膽量碰一下死這個字。有大無畏之心去謀生,竟無能直面能決定謀生意義之死,如是只落得生死俱疲勞。
然後客問,今年該在何日開工才算大吉,咦,這屬於事人以外事鬼之事了。我只能答:剛才你不是一直在講公事,不是等於開了工嗎?連開工都相信要選吉日,年年累積了超多的大大吉,我在心裏很不厚道的想:再多的吉,最終無非得個桔。人生的終極路線圖沒有得到落實,途中如何樂得踏實?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