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促局研製 年底將投產 售價6000元汽車貓眼0.6秒示警防撞

生促局研製 年底將投產 售價6000元
汽車貓眼0.6秒示警防撞

【本報訊】生產力促進局研製出加強駕駛安全的汽車貓眼,補救司機的盲點,包括前方和左右兩側車輛,若會在0.6秒內構成碰撞危險,或可能撞倒行人,系統會向司機發出警號,提醒司機及早修正,避開意外。所有測試今年底完成,估計零售價僅約6,000元,可在任何車輛加裝。 記者:呂焯均

半官方機構生促局獲政府創新科技基金撥1,200萬元研究費,並獲汽車工業界贊助約200萬元,去年中開始研究汽車安全系統。生促局總裁馮永業說,現時市面不少歐洲和日本汽車已內置安全系統,但只有前車安全距離警報,或兩側的警報。該局研發的新系統,是全方位警報,包括車前和兩側的防撞警報。新系統已進入路面測試階段,有兩輛由內地吉利車廠贊助的熊貓型號私家車,正分別在本港和南京實地測試。

越線未打燈亦響警報

新系統是在車前擋風玻璃中間,以及前座兩側的倒後鏡,加裝3部攝影機,不斷監察路面行車及行人情況,影像會轉化成數據輸入車內一個如手機般大小的微型電腦。電腦若計算出在0.6秒內會發生與其他車輛碰撞的危險,便立刻發出警號,例如BB或其他聲響;同時,在車頭錶板上的小屏幕,會以簡單圖像顯示出來。他舉例說,當駕駛中的車輛正以時速70公里行駛,貓眼就會監察前面40米,約兩條燈柱距離,以及兩邊各兩條行車線車輛的行車情況,若前後車輛少於12米,有可能發生相碰危險,警報器便啟動。就算是司機不小心駕駛越過行車線,或司機沒有打燈便越過行車線欲爬頭,警報也會響起。
新系統是利用自設的電腦軟件,分析攝入鏡頭的影像,電腦把影像分拆,留下車輛、行車線、行人等影像的數據,再由電腦分析距離是否有危險。
在現時的測試階段,電腦會不停收集數據,辨識本港不同路面和交通環境。測試將於今年11月完成,屆時會以牌費形式轉讓生產權,預計零售價約6,000元。現時外國有售,功能非全方位的系統每個要數萬元。由於新系統不觸動汽車任何動力構件,故不影響汽車原有設計,「係額外加裝喺車嘅外殼」。

生促局總裁馮永業表示,汽車貓眼系統預計零售價約6,000元。

研發過程 內地軍事大學參與

生促局研究的汽車貓眼,有內地的軍事大學提供在軍事應用的科研成果協助,生促局設計人員指,由於該安全系統是為本港的道路和駕駛環境度身訂做,因此相比日本或歐洲運來本港的汽車,所應用的同類系統更適應本港環境,「所謂猛虎不及地頭蟲」。

適應本港道路環境

生促局高級顧問潘志健說,汽車貓眼安全系統有內地的南京理工大學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所參與研發,該兩大學主要提供他們研發的影像識別技術。南京理大是一所軍工大學,本身有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但不是應用在汽車,而生促局有汽車工業專才,可互相配合。
他又說,外國也有不少防撞的識別系統,本地設計的好處是按本港地理環境及道路設計,更為合適。其實,過去一些外國汽車電子設計產品,在香港發售和應用,但表現較遜色,便是因設計本身是按外地的條件,而非本地化。此外,全球汽車防撞的識別系統競爭激烈,最重要是鬥快,基本設計要求是要在100分之幾秒內完成數據運算,即準確辨識到道路上的汽車、行車道和行人,發現碰撞危機,並向駕駛者發出警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