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而不敬 - 林夕

畏而不敬 - 林夕

學者陳雲寫了篇《如何毀滅一隊警察》,鞭撻警隊近年多起濫權及失德事件,看完真會得出一個如今警隊已變質至公安化的恐懼。然後,很自然地,有退休警員寫了封向公眾伸寃信,平反理據不外乎是傳媒揚惡隱善及一竹篙打沉一船人。
樹大自然有枯枝,有枯枝的那棵樹就不用檢查是否有毛病了麼?數萬名警察中只有小部份屬害群之馬,不足夠認定警隊今不如昔的話,那劣馬與良馬的比例又要多懸殊才值得警惕?以量為尺,不如以個別事件有否反映制度出了問題才有意義,否則一句以偏概全,人有好人壞人,警察也有好壞,無意義兼沒完沒了。便甚麼都不用說去下了,警民關係應該永恆不變才對。
退休警員文中有一段本身也是以偏概全的:「年輕人不再尊重警察,就如他們不尊重家長、不尊重老師一樣,是這一代年輕人出現問題,將焦點聚集在警察身上,請問是否公平?」正如警員有模範也有枯枝,年輕人也有尊重家長老師的吧?最詭異的是把警察與家長老師混為一談,市民把警察視為家長與老師的話,這樣一個社會,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是安全還是危險。
說到尊重,每種職業都有可尊重處,端看值不值而已。警察有槍有權,市民在守法之餘畏之是常態,敬與畏是有分別的。尊重要靠表現贏回來,中學時有個老師特讓我瞧不起,每一課都是一言不發抄筆記到下課了事,要尊重這樣混飯吃,導致同學失去學習胃口的老師?不擲他東西起義,也只因畏其權懾於制度不容,屬被逼守法,這叫畏而不敬。文明的尊重發乎心,不出乎禮,沒有人能僅僅憑一個身份就混到真心的尊重。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