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04年南亞海嘯暴露南中國海一帶地震監察站不足,昨日香港天文台正式啟用的寶珊地震站,可探測數千公里範圍內的地震,彌補本港「短期地震台網」的不足,一旦菲律賓呂宋島附近發生地震,也可及早預測會否引發海嘯和抵岸時間,及早防備。
可測極低頻率震動
寶珊地震站設於半山寶珊道防止山泥傾瀉排水隧道內,該處是72年6.18旭龢道慘劇山泥傾瀉的位置。地震儀存放在300米深處,以防水、防濕物料包裹,整個項目需420萬元。儀器的探測器深入岩層,當有震動時,震動訊號會傳到天文台總部,再轉到美國地震研究學會數據中心,連同其他國家的地震數據分析。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昨表示,該地震儀特點是可測到極低頻率的震動,是目前最先進,監察範圍達方圓數千公里,幾乎涵蓋全球,稱為「寬頻地震儀」,昨日便錄得中、俄及北韓交界處發生6.7級地震。
黃永德表示,靠近南中國海的呂宋島仍可能發生大地震,一旦板塊上下移動,便會引起海嘯。設立寬頻地震儀後,若該處地震,本港天文台將有數據預測會否有海嘯及湧到香港的可能性,較現由外國提供數據快,可及早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