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祝各位心想事成。可惜天不從人願,劉曉波、譚作人、胡佳等人身陷囹圄,不能與家人團聚。事實上,中國政府在○八年金融海嘯後,已開始忽略外國輿論。異見、維權人士因而境況堪虞。正是:拳打《○八憲章》,腳踢維權人士。橫批:和諧社會。在此,筆者的新年願望,是中國文化的覺醒。
政府只顧鞏固統治權
今日政府宣傳的中國文化是甚麼?以最近中國政府傾力宣傳而失敗告終的電影《孔子》為例,歷史上的孔子是甚麼人?至聖先師!一個即使政見、思想不被各國統治者接受但依然不斷宣揚其理念,不因對方權勢而畏懼諂媚之士。「見大人則渺之,無視其巍巍然」是孔子一生的寫照,但電影卻把孔子描寫成一個只求有人用他,便不擇手段地委身他人的糟老頭,愛護中國文化者情何以堪?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仁」、「禮」等價值和社會秩序;觀乎今日中國,官員四維不存、畏民侮民,絲毫不存「愛人」之心;連吐痰等事也要當作所謂文明表現來教導,「仁」、「禮」尚存嗎?更不用說,數十年前是誰煽動群眾打倒孔老二。
自文革後馬列毛主義破產以來,中國政府為挽回其正統性,一方面以改革開放政策,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方式爭取民心,等真正富起來的部份人,成為既得利益者,和政府同聲同氣。及後,又以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教育鞏固下層民眾對政府的忠誠,減少他們因不能分享改革成果的怨恨以及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對於儒家的「仁」所要求的「忠恕之道」、「愛人」,「禮」對於民眾行為的規範,根本無動於衷。當局宣揚孔子及儒家思想不過是借其中的君臣之道鞏固統治地位,到最後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畢竟,上樑不正下樑歪,在上位者其身不正,又如何要求民眾檢點。
即使禮失仍能求諸野
對一個國家而言,即使其國陷入敵手,民眾慘遭奴役,只要文化不滅,則復興可期。可惜在稱為盛世的今日,中國文化已在自身政府的摧殘下名存實亡。今日,能夠保存中國文化的地方所餘無幾。香港、台灣等地因其歷史原因而得以保留中國文化之精髓。可惜連這一傳統也因資本社會的發展和政府的舉措而慢慢消逝。只望自今日起,海內外華人能重新檢視自身之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守護。那樣,即使禮失仍能求諸野,並在適當時機將之用於國家、用於社會。如此,「復始」、「更新」才有其真正的意義。
孫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