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股市第一個交易日紅盤高開高收,過年前買了貨「責年」的投資者大概會有些斬獲,發一點點新年財!
由於內地股市仍未開市,不少投資者、基金經理仍在放假,昨天股市的搶眼表現暫時只能當是一時或短期的情況,不能當成升勢重臨。事實上今年投資市場的大環境遠比去年複雜,拉扯因素多得多;短期波動固然難免,未來一年也不應預期投資市場可以像去年那樣大幅上升五、六成,甚至有可能原地踏步或轉勢下滑。
去年金融海嘯剛過,投資市場仍風聲鶴唳,大部份投資產品如股票、期貨、商品、外幣都明顯下跌,市民愛股滙豐的股價更像吃了瀉藥般迅速下滑,跌至四、五十元還未能喘定。儘管當時形勢不妙,但基於投資市場已大幅跌價,經濟已跌至谷底,資產價格再下跌的空間及風險已不大;再加上各中央銀行日夜不停開動印鈔機印銀紙推出市場,政府豪花千億、萬億元刺激經濟。巨額財赤加上超寬鬆貨幣政策,等同把大量「興奮劑」注入市場,股市、樓市、商品不掉頭大幅反彈才怪。
今年的宏觀經濟條件卻變了樣。掛在中央銀行家及財長嘴邊的不再是開水喉救市,而是退市;市場說的最多的不再是會不會退市,而是何時退市。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早擺脫金融海嘯的壞影響的中國已開始逐步退市,從市場抽走過多資金;農曆新年前夕,人民銀行突然宣佈提高內地銀行存款準備金就是最明顯不過的訊號。往下來為了退市,人民銀行及中國政府肯定會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及加息,並以行政手段限制貸款增長。換言之,內地資金氾濫、過剩的情況將告一段落,支撐中港兩地股市熱潮的燃料將會減少。這怎不令投資市場面對較大壓力呢?
受海嘯冲擊最嚴重的美國無疑仍未提出退市的具體時間表,美國財長蓋特納仍把刺激經濟視為首要任務。可是聯儲局要員已一再表明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主席伯南克同樣明示暗示將會逐步改變零息政策。要知道影響投資市場的不是現狀而是預期,而是對未來的估計。當市場看到聯儲局準備改變政策,逐步收緊銀根時,它自然不可能像去年那樣進取,那樣義無反顧的下注了。
還有一個隱憂就是中美關係惡化。從達賴到台灣軍售,從人民幣滙價到美國國庫債券買賣,從互聯網審查到監禁異議分子,中美兩國的磨擦衝突此起彼落,絲毫沒有平息的迹象。展望未來一年,磨擦變得越來越激烈的風險將會不斷上升。從美國方面看,奧巴馬政府內政外交缺乏建樹,經濟又沒有多少起色。為了推卸責任,為了轉移國人視線,奧巴馬政府的官員少不免要找一隻代罪羊,要找一個新的「敵人」;急速冒起的中國就是最好的目標。而對自信心爆棚的中國政府來說,美國肆意指指點點已變得不可接受,必須以實際行動反擊。這樣下來,一些個別的、局部的爭議便可能上升為全面的罵戰對壘,直接影響雙方的貿易經濟關係及合作。
香港對中美兩國同樣倚賴。當兩個「衣食父母」不住爭吵互鬥時,香港特別是香港的投資市場怎能不受牽連、怎會不暗湧處處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