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歐盟不會開空白支票! - 盧峯

探針:歐盟不會開空白支票! - 盧峯

若果說歐盟在軍事上、政治上缺乏方向,沒有統一的政策;那在經濟金融方面,歐盟不但有清晰的方向及目標,甚至有點教條主義的味道。
歐盟的經濟金融教條是甚麼呢?就是力保歐元強勢,嚴防通脹。為了堅持這一條,即使歐豬五國(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陷入嚴重財困,政府債券乏人問津,隨時爆發金融危機;歐盟特別是幾個核心國家如德國、法國仍堅持不肯寫下任何「空白支票」支持他們,只表示會採取堅決及聯合行動協助這幾個國家包括希臘解決當前危機,以確保歐元的穩定。更重要的是,幫助絕不是無條件的,歐盟同時要求希臘及其他尋求幫助的國家要採取有力措施降低財赤。
歐盟不肯為應付成員國的財政或金融危機大灑金錢其實不算甚麼新鮮的事物。翻看一下歐盟,歐元區的歷史及發展經驗就知道受德國政府、德國央行主導的歐盟財金體系絕不會像伯南克的聯儲局那樣用直升機狂撒金錢。遠的不說,○七年尾金融海嘯前已有好幾家歐資銀行因次按及其他問題貸款要大幅撇賬,令市場震動,歐洲央行卻不為所動,沒有出手。到金融海嘯爆發,投資市場風聲鶴唳,瀕臨崩潰,美國聯儲局被迫採取零息政策,又破天荒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行水浸市場,救活經濟。歐洲央行則遲遲不採特別行動,直到美國政府向歐盟各國施加巨大壓力,逼歐盟採取協同行動,央行行長特里謝才開始減息及放寬貨幣供應量,但放鬆的規模跟美國聯儲局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再遠一點可以數九二年的金融地震。當時歐洲貨幣體系多個成員國的貨幣受炒家及對冲基金狙擊,要大幅加息以捍衞既定滙率。但用高息捍衞滙價等同飲鴆止渴,令經濟奄奄一息;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就因為捍衞滙率及歐洲貨幣體系而面對大規模失業及嚴重衰退。儘管歐盟各國「哀鴻遍野」,作為歐洲央行前身的德國聯邦銀行(DeutscheBundesbank)堅決不肯減息,堅決不肯放寬銀根為各國解圍;最終好幾個國家包括英國被迫退出歐洲貨幣體系,讓貨幣貶值以救經濟。
若果連法國、英國等出現金融危機歐盟核心也不會大開水喉,區區希臘的債務危機自然不可能拿到一張可任意提款的空白支票了。
問題是財赤嚴重絕不是希臘或歐豬五國獨有的問題。其他歐盟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的財赤也相當嚴重,並且會因為人口老化及退休人口大增而急劇惡化。假若歐盟還是堅持緊縮貨幣供應以防範通脹,貨幣政策跟財政政策之間便會出現越來越尖銳的矛盾,歐元區的金融動盪與不穩,極可能一浪接一浪。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