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虎年剛至,經金管局發通函予業界釐清營運範圍後,本港銀行得以放心研究,拓展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相關業務空間;有北京財金官員說,此舉可為人民幣跨境貿易領域下,流進本港的人民幣資金,以及與中國進行貿易或通過貨幣互換安排下,持有人民幣的周邊地區國家,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記者:周燕芬
該北京財金官員指,港府一直努力爭取在港推出更多人民幣業務,加上隨着人民幣跨境貿易業務持續發展,及08年底開始周邊國家與中國陸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境外人民幣持有者均希望有更多人民幣產品可供投資交易;在中國資本賬仍未開放情況下,香港金融體系監管較完善,可供境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較方便的投資環境,而這亦有助推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鄰國貨幣互換 覓投資途徑
至於此舉是否志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他認為,隨着國家經濟實力上升,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來往亦更為頻密,自然對人民幣需求有所增加,人民幣亦會逐步成為國際接受的貨幣。
據人民銀行報告指出,截至09年底,銀行累計為企業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409宗,金額為35.8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香港處理的結算額為13.6億元,佔總體結算額約38%。人行早前先後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和阿根廷貨幣當局,簽署了6份總規模達6500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業界盼放寬MPF買人債
花旗發表報告,指現行制度對香港要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仍有距離,因港缺乏人民幣流通量及相關產品,新措施有助針對上述兩大問題,鼓勵資金流入,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很重要。
而新措施可能增加對境外人民幣的需求,渣打銀行經濟師劉健恒表示,由於措施剛起步,對人民幣未有升值壓力,而且境外人民幣需求也不夠覆蓋內地本土的貿易及資本賬的進出量。
對於本港人民幣業務範圍拓寬,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執行董事黃王慈明表示歡迎,惟希望可再放寬本地優質的強積金(MPF)和退休金,可投資於本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產品。她指不少本地僱員有興趣將其強積金供款,可參與投資人民幣產品,例如A股和國債,市場這方面需求正不斷增加。公會希望,在現有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計劃下,撥出特定額度,容許這些強積金作內地投資,並可將款項滙進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