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練乙錚訪問,談寫文章,他說自己「沒有資料及理據的論點一定不會寫,例如好多人都說特首曾蔭權是奴才,但沒有證據」。看完這句讀陳雲,對比下自有一番感受:「港府──至少在曾蔭權入主之前,其實並不是如此低莊賤格的……」(159頁),練乙錚的風格是冷,陳雲是熱,他罵人,卻因有強橫的民族學底子,中文出眾,又在港府任職數年,因此文章情理兼備,讀來往往大快人心。
這些高質文章很多,例如早前反高鐵的一篇《中鐵》以德國鐵路系統對比香港,就是經典,另一篇近期佳作──寫於去年11月22日的《困局之內爭民主》,結合他12月5日的文章就成了新作的序言。書名也用上了《做個快樂的抗爭者》做副題,與近日的一連串社會運動,似有呼應。收錄文章由2007年6月離開政府始,當初系列名「雲上的日子」,感懷在政府總部工作的日子,這些文章,卻必盡是狠辣直接開刀,例如《松鼠》一篇,以政府總部附近的植物、三隻松鼠的生活,凸顯政府機器的麻木不仁,不解民情,一如未必有官員知道這裏有三隻松鼠生活一樣。
政治離不開生活,陳雲批香港政治制度的官僚僵化,往往由文化議題入手,寫天星碼頭、寫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由美國薩凡納投得,都與本港的文化政策有關,拆開政局,底子裏其實又是與政治和利益相關。讀到當中之種種,一幕幕慘劇回憶上心頭。離開政府的官員批起政局時,往往最到肉,初讀痛快,但看到香港的未來,有時實在讀不下去,好想掩卷哭一場!
記者:何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