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全球徘徊復蘇與衰退之間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全球徘徊復蘇與衰退之間 - 潘國光

歐洲國家債務問題於過去一周備受關注,市場期待歐盟會出手拯救希臘。如筆者之前所說,歐元區的總赤字及負債水平遠比美、英為低,有足夠能力拯救希臘及南歐各國,因此筆者反而擔心,全球經濟如何在保持復蘇和滅赤減債之間取得平衡,及國家債務問題會否進一步蔓延至其他先進大國。
若將全球簡單地分為增長區和衰退區,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必然屬於前者了。中國1月份入口按年增85.5%,反映經濟增長保持強勁,未受存款準備金率在期內上調的影響。執筆時中國剛公佈1月份的CPI為1.5%,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的2%,暫時減輕了大幅收緊銀根的壓力。如果中國在微調房地產的政策上能按部就班地執行,並因應外圍的轉變而彈性處理,則年內經濟增長的勢頭可望延續。

救經濟 緩退市

至於以美、英為首的衰退區,最樂觀估計只是保持低增長水平及滅赤減債。如要維持復蘇步伐,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就不能馬上停止,而美、英政府仍需大規模發債。不過,政府發債其實是一柄雙刃劍,發債所得或有助刺激經濟,但政府長期在市場上舉債,會對私人企業形成了排擠效果,令企業不容易舉債,影響發展前景,不利經濟復蘇。而且,不斷發債等於削弱市場對發債國貨幣的信心,最終要面對國債孳息上升的風險。
筆者認為在政治壓力下,美、英最終會選擇先救經濟,變相要暫時容忍貨幣貶值。由杜拜危機以至歐債危機,反映自去年中出現的所謂全球經濟復蘇,很大程度是依靠政府開支及發債所促成,在近日希臘危機引發全球股市震盪後,預料成熟經濟國家短期內只會談論,但不會實行任何「退市」的具體策略,即使新興市場包括中國亦會小心行事,全球主要國家現時必須維持偏向寬鬆,甚至更加寬鬆的利率及開支政策。
假如G20國不小心處理當前的國債問題,或堅持進一步收緊銀根的話,則全球經濟增長有可能提早於年中前停滯,而國債危機將進一步蔓延至美、英、日等終極核心問題所在之處。各國在暫時不能大削開支的困局下,解決當前債務問題的底線辦法就是持續印鈔,而假如G20國短期未能協調重訂全球滙價規劃,則全球貨幣最終將面臨爭相貶值,以解決各自經濟及債務問題的危機。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