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戀,從今日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野生老虎數目只剩下約3,200隻。地球上本來有九種老虎,現在只餘六種。香港本來也是老虎的棲息地,但都市發展,密林大減,猛獸已無立足之地。回憶當年虎況,香港人有的,只是長沙灣的老虎軀殼、警察博物館的虎頭,和赤柱天后廟的虎皮。從前打虎是英雄,現在救虎才是王道。一位中國女子,告訴我們如何從中國救走老虎,再努力把老虎放回中國。
記者:蔡元貴、陳沛敏
《中國之虎 移民南非開枝散葉》
香港最近一次有老虎出沒的時間,應該是2003年9月1日,一對未滿周歲的小虎從北京出發,乘飛機來到香港國際機場,藝人楊紫瓊與大群記者都在場見證。小虎的名字是「國泰」和「希望」,牠們是全球首對接受野化訓練的動物園幼虎,當年經香港轉飛南非,如今雄虎「希望」已經病逝,7歲的雌虎「國泰」則已誕下三頭幼虎。
「國泰」的命名是為了感謝贊助空運華南虎的國泰航空公司,這頭雌虎與「希望」一起出生於上海動物園,由國家林業局批准,交給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運往南非接受野化。所謂野化,就是把動物園出生的動物,重新訓練成可以適應野外生活的野獸。
第二代懂得自行捕獵
基金會創辦人全莉最近來過香港,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野化計劃已取得很大成就,「國泰已經成功交配,她的第二代也能在野生環境下成長,懂得自行捕獵。」全莉是北京人,在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修讀工商管理碩士,當過Gucci的認證官。1998年,她與英國銀行家丈夫在非洲旅遊期間,啟發了利用非洲野生環境保育瀕危華南虎的構思。
七年下來,基金會在南非野化基地「老虎谷」已有九隻華南虎。「國泰」已誕下了兩胎,第一胎07年出生,是頭雄虎,取名「虎嚕」。第二胎08年出生,兩頭雄虎取名「金箍棒」和「扣子」。「希望」則在05年8月病逝,死因是細菌感染引致肺炎,最終心率衰竭而死。
野生華南虎料已絕種
「華南虎是所有老虎的祖宗,保育華南虎,等於保育和宣揚中國虎勇猛和向上的精神。」全莉說,中國政府花了大量資源保育大熊貓,華南虎也應該受到同等重視,「華南虎是個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但如果要救的話,現在還有可能救得到。」
全中國的動物園目前養了七、八十頭華南虎,野生華南虎的存活情況則眾說紛紜。台灣野生生物保育協會估計,野生華南虎已經絕種。全莉說,美國科學家曾於九十年代進入中國調查,當時估計全中國尚有10至30隻野生華南虎。最近全莉再向內地官員了解,林業局資料顯示,近年有48處地方曾記錄華南虎出沒。
全莉的創舉一直被科學家與環保團體質疑,多個國際動物保護組織2004年發表聯合聲明,認為基金會沒有一套有系統和行之有效的保育策略,華南虎的野化訓練應當在原生地進行,因為物種野放的風險很大,華南虎需要熟悉野放地點的環境和食物,才能確保野放成功。
基金會的「放虎歸山」大計的確尚待驗證,野放計劃原定08年落實,但內地有關單位仍未覓得理想的野放地點,計劃推遲。全莉說:「今年是虎年,很多中國人都盼望老虎谷的華南虎可以今年回家。南非並非華南虎的家,只是野放的跳板,牠們不可能長期留在南非。」
披虎皮電車港島宣傳
老虎谷的第二代華南虎已經具備在野外求生的能力,全莉說,曾目睹小虎學習應付豪豬,「牠們第一次觸碰豪豬,被刺傷了,以後就學會不碰了。」全莉希望內地單位能盡快選定野放地點,據她了解,政府已初步選定江西的資溪與湖南的瀏陽為華南虎野放區,但仍未拍板。
華南虎野放計劃的目標是在全國設立20個野放區,平均每一區佔地100平方公里。基金會在香港也有註冊,透過募捐支持龐大開支。近日開始有一輛披着虎皮的電車在港島大街上行駛,就是基金會的宣傳傑作。
《上水之虎 一百年前撲殺兩警》
老虎美麗,但兇猛,近百年前,「上水之虎」更令人聞風喪膽。不少資料記載,上水之虎1915年被警察圍捕時,造成警員一死一傷。現職偵緝警署警長的警察歷史收藏學會創會會長林建強調查後卻發現,當時受傷的歐裔警員其後在醫院不治,葬在跑馬地公墓。
警隊高層帶隊 殺虎立功
1915年3月8日,上水警署接到村民報案,在龍躍頭發現虎蹤,遂派出歐裔警員Goucher和Hollands,帶備霰彈槍和手搶試圖獵虎。這頭身長2.6米、重131公斤的老虎,卻是一頭猛虎,突然撲出襲擊兩警,Goucher遇襲受傷,Hollands隨即以手槍擊退猛虎。
當時的警方新界助理總監當奴寶靈翰(DonaldBurlingham)聞訊大怒,重組行動,並親自帶隊,圍捕老虎。行動中,上水之虎反撲,印度裔警員RutaanSingh當場死亡,上水之虎也被擊斃。
林建強翻查殉職警務人員的名冊後,發現全名ErnestGoucher的受傷警員同年3月12日,即受傷四日後,於當時稱為「國家醫院」(CivilHospital)的西營盤醫院不治,葬在跑馬地公墓。換言之,共有兩名警員為殺上水之虎而殉職。
林建強說,該名冊還記載了Goucher的警員編號PCA126,A是指歐裔人員;印裔警員的編號則有B字、廣東警務人員是C、從當時英租界山東威海徵調來港的山東人員,編號就用D字。
上水之虎據說是頭雌性孟加拉虎。事後,寶靈翰與一眾同袍、鄉紳站在虎屍後拍照留念,流傳至今,成為歷史圖片。資料都說上水之虎是寶靈翰擊斃,林建強認為,當時那麼多人參與行動,誰射中致命一槍實難以稽考,但出身紀律部隊自然深明箇中道理,「但佢帶隊,功勞梗係佢嘅。」
虎蹤若再現 只用麻醉藥
虎頭後來又被斬下,製成標本,掛在當年大會堂(並非現址)展示,後來大會堂拆卸,虎頭歸還警隊,一直放在中央警署,展覽了55年後,才輾轉交由山頂的警隊博物館收藏。一個世紀後,老虎已是快在地球上消失的動物,林建強笑言,若今天警方接到虎蹤報告,再不會把牠殺死,頂多使用麻醉藥。
《赤柱之虎 廣東南下游水過海》
從前,在赤柱長大的孩子,都知道馬坑村天后廟內掛着一塊神秘的獸皮。孩子戰戰兢兢的推開廟門,躡手躡腳走到廟裏一角,仰望那塊被年月和香火熏得漆黑的獸皮,想像那究竟是甚麼怪獸。今時今日,赤柱的孩子已沒有那樣的想像空間,因為赤柱早已成為旅遊景點,獸皮也附上清楚說明,那是1942年命喪赤柱的一頭老虎遺下的皮囊。
遭亞星先生警署前射殺
根據赤柱街坊福利會的記載:「該虎原體重240磅,身長73英寸,高3英尺,於1942年在赤柱警署門前被一名印度裔警員亞星先生所射殺。」文中所說的赤柱警署,應是現已變成超級市場的舊赤柱警署。舊赤柱警署建於1859年,早期是港島最南端的前哨站,戰略位置重要,常供警隊、英軍聯合使用。1942香港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治時期,日治期間日軍曾徵用赤柱警署作分區總部。
今天「赤柱之虎」毛皮上的虎紋已難以辨認,但那年月不少華南虎會由廣東南下,來到氣候較暖的新界郊區甚至九龍過冬。老虎又是游泳高手,可以游到港島登岸。這頭老虎來到港島最南端的漁村,卻成為最後一頭在香港被獵殺的老虎。
當年任教香港大學生物學系的GeoffreyHerklots在淪陷期間,遭日軍囚禁在赤柱集中營。他撰寫的《HongKongCountryside》描述,曾聽過老虎夜間闖入集中營的菜園,也見過類似老虎的爪印,守衞深夜巡邏時因此非常緊張,甚至曾向誤作老虎的囚犯開槍。後來傳來老虎被殺的消息,但赤柱的村民都難以置信老虎可以游泳過海,認為牠是馬戲班逃出來的老虎。
至於射殺赤柱之虎的亞星先生,英文名是RurSingh。傳說他晚年曾重臨舊地,憑弔虎皮,但是真是假,已無從稽考。
《長沙灣之虎 祖傳標本來歷不明》
現存香港的老虎標本,保存得最好的應是長沙灣政府合署瀕危物種資源中心內的一頭。這頭雌性老虎的標本由一名市民捐贈給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據說是他父親祖傳下來的,父親如何得來,漁護署說不清楚。中心內還有多塊充公得來的虎皮,與虎謀皮,是會被警察拉的。
市民家中發現 捐給政府
鎮守在瀕危物種資源中心的一頭老虎,有點來歷不明。漁護署瀕危物種保護主任黃廣潮說,「虎主」是一名公眾人士,2004年偶然發現家中藏有老虎標本,只知道是父親留下的,卻不曉得父親如何得到。「虎主」把標本送給政府,漁護署遂把標本放在資源中心展覽,作為公眾教育用途。
從標本的外觀推斷,長沙灣之虎應屬生長於華南的亞種。黃廣潮解釋,越近南方,由於叢林茂密,出於自我保護,身體會較深色,斑紋較粗密;加上南方氣候較暖,南方老虎的皮毛也相對較短。長沙灣之虎沒有明顯的鬃毛,相信是老虎乸一條。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老虎屬附錄I瀕危物種,老虎及其任何部份的商業貿易已被禁止,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科研及教育等,才允許進出口。2000年至今,非法進口虎類產品的成功檢控個案共八宗,主要涉及聲稱含有老虎成份的中成藥。
最近一宗非法出口老虎類產品個案在2006年,有人意圖將虎皮進口內地,被海關撿獲,被告結果罰款2,000元。漁護署把多年充公得來的虎皮保存在資源中心,中心還展示了虎鞭及虎骨等珍品。欲瞻仰老虎的各部份遺容,可致電21506974或21506979預約,或逢周五下午2時至5時45分前往中心參觀,地址是長沙灣政府合署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