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頂着國際社會的制裁呼聲,宣佈開始生產更高純度的鈾,受到最大壓力的反而是北京。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在制裁伊朗問題上倒向西方後,中國如果強硬反對將使自己「孤立無援」。但北京迄今仍在台灣、西藏問題上咬着美國不放,刺激民意強烈要求否決制裁伊朗,北京真的想再當一次「不先生」嗎?
1990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就授權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時,中國投了棄權票,結果,美國能以聯合國名義發動海灣戰爭。至2003年,美國再次在聯合國尋求對伊拉克動武的授權時,中國與俄羅斯站在同一戰線,公開說不,被內地學者稱為當了一次「不先生」。如果以國際輿論及俄羅斯的取態來看,目前的形勢更似1990年海灣戰爭前,而不同於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北京似乎沒理由再當「不先生」。但是,由於中國國力、國內局勢的變化,北京遠比1990年時更有能力、更有需要當「不先生」。
1990年中國未在聯合國投反對票,據傳是美國承諾促使世界銀行解凍因六四事件制裁中國而扣押的貸款。以中國現時的財力及美國最大債主的身份,根本不虞在信貸問題上遭遇美國報復,因此官方傳媒、網絡,繼續藉美國對台軍售、奧巴馬將會晤達賴喇嘛事件,鼓動民族主義情緒。
提高對華府的叫價
北京環球網進行「中國應否決西方制裁伊朗提案嗎」的調查,至昨晚認為應該否決的逾七成,反對的不足三成。網民留言中充斥對美國的謾罵與傲慢的叫囂:「投否決票!西方為所欲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復興?崛起?就看這回能不能硬了!」「支持伊朗就是拯救中國!」
北京擺出一幅「不先生」的架勢,並不等於真的敢與國際社會對着幹,更多的是希望藉伊朗問題提高對華府的叫價,藉對美國的強硬籠絡民心。真到聯合國投票時,北京恐怕只能與1990年一樣投下棄權票,沒有勇氣、能力與美國決裂。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