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扯牛尾,話虎頭 - 孔捷生

探針:扯牛尾,話虎頭 - 孔捷生

行將過去的牛年是多事之秋,不必細數連串敏感紀念日,總之臨深履薄的「維穩」,火樹銀花的「冲喜」,都令人覺得粉妝玉琢之「和諧」太累人,堆金積玉之「盛世」太昂貴。虎年開元在即,時運啟泰與否?我非占卦先生,殊不敢言,只知道黨產充盈,無論維穩或冲喜,國庫裏的脂膏都取之不竭。春有上海世博會,秋有廣州亞運會,周期性地張聲勢,壯國威,聚民氣,一年復一年,一黨專制堪與天地同壽。
中國已係舉足輕重的大國,成為超級強國也指日可待,至於人民財產和權利的貧乏,那屬家事,不容外人「吃飽了沒事幹,管我們的閒事」。也罷,免談中國內政,只說北京政府的國際形象,真可謂:人一闊,臉就變。
本國利益是得失取捨的首要考量,這本來沒錯,卻要看其價值取向與人類文明大方向是否一致。譬如防止核擴散,北京對朝鮮、伊朗核武問題有地緣政治和能源需求的算盤,西方諸國縱然不悅,也忍了。然而全球氣候變化事涉人類生存危機,北京的蠻橫立場得罪的並非西方列強,而是整個世界,倘若從「本國利益」的一己之私,西方甚至樂見北京去做惡人,以推卸自家減排責任,但歐盟實在看不過眼,哥本哈根會議甫結束,就把二十八國首腦閉門會談的爭端要害公諸於世。
原來北京「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貧窮,三不去折騰你們」,但輸出全球最多的廢氣,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就不穩定。為了北京政權的穩定,全世界都要為此「埋單」!網絡審查也是「本國利益」,卻有悖於人類文明大方向,但為了維穩,就一定要把審查進行到底!
看來韜光養晦的不是佔全球生產力百分之七的中國,而是佔百分之二十六的美國。說到國家利益,確實當下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爭端更大,美國受金融危機所困,沉默是金。但民主黨聲望急瀉,奧巴馬在中期選舉之前亟需向選民證明,他在內政的金融、貿易、就業率上有成績,在國際外交上有建樹。非但要北京在人權和國際合作(特別是迫在眉睫的伊朗核危機)上讓步,更要中國調整靠刺激出口保持經濟增速的政策,調整人民幣滙率,振興內需。這當然出於美國「本國利益」考量,但中國老百姓消費力連年低迷,提高人民幣幣值,雖會放緩躋身「超級強國」的進程,卻提高了老百姓的購買力,這對中國人民難道不是好事?
至於人民荷包足了,腰桿硬了,就要求更多權利,那又危及「穩定」了。所以專制社會必須維持相對貧窮的龐大人口比例,非要中央集權加「集錢」,寧可張燈結綵搞盛典去弘揚國家聲威,也不能還富於民,這便是本朝的穩定秘笈與和諧定律。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