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親繁殖之風刮到香港 - 吳志森

近親繁殖之風刮到香港 - 吳志森

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四十二名非全職顧問,其中六位,父母都是在親中陣營中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物,傳媒爆出這宗新聞,除了個別有詳盡跟進,發文評論外,大部份主流媒體,視而不見,見怪不怪,可能認為這是回歸後香港的政治常規,根本沒有新聞價值。

太子黨加入中策組

話說回來,親中紅人第二代排隊進入中策組,並非首次。上屆有霍家後人霍啟剛,曾家後代曾智雄,可惜他們在中策組都表現平平,極不爭氣,連大部份會議都缺席,沒有借中策組表現自己的能力,一洗所謂太子黨孫子黨的惡名。
可能認為委任霍曾二人入中策組,立了大功,今屆變本加厲,一口氣委任六位紅人第二代,以壯中策組的聲威。
六位二代紅人包括:陳晴(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女兒)、黃友嘉(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黃保欣兒子)、范駿華(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兒子)、許華傑(已故港進聯立法會議員許長青兒子)、施榮忻(全國政協委員施子清兒子)、胡曉明(全國政協委員胡法光兒子)。
六位二代紅人,包括我在內的大部份香港人都相當陌生,不知道他們的專長和學養,可以為特區政策提供甚麼意見?首席顧問劉兆佳就質疑作出回應,他說:「委任非全職顧問的準則是要吸納不同政見、不同階層的聲音,近年大陸與香港關係密切,希望委任更多熟悉大陸情況甚至人脈關係豐富的人,為中策組提供對兩地合作的見解。委任名人後代,對香港亦是好事,可令港人更有歸屬感,願意投身社會工作。」
劉兆佳又說:「但在四十二人中只佔五、六人,比例屬少數,委任最多的是大學教授。」「香港主流價值是因才而用,不應貶低別人的才幹!這樣只會加劇政治對立的氣氛!」「政府若因此不作這類委任,是違反香港的核心價值,以出身論人亦對香港不利。」
劉首席的辯駁,表面看來,言之成理,但最大的漏洞,在「因才而用」四個字。委任大學教授、活躍分子、立法會議員等進入中策組,為管治提供多角度多層次意見,是港英時代中策組一直發揮的功能,讓官員們能預先掌握社會脈搏,及時調整政策取向,效果良好。
被委任的二代紅人對大陸情況有多「熟悉」,我相當存疑,港人看不到他們對政治經濟中港融合有何獨到見解?他們有甚麼「才」可以為政府所「用」?我們也一無所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部份人活躍社交圈,經常出現娛樂版。如果不是因學識因才能,而是因權因勢因為是紅人後代而獲得厚待獎賞酬庸,劉首席,莫說是五、六個,這樣的人,是一個都嫌多。

違反香港核心價值

劉兆佳說「出身論」違反香港核心價值,這是典型「賊喊捉賊」邏輯。二代紅人如果只「因父之名」而獲得名銜厚職,這才是徹頭徹尾的「出身論」,才真正違反香港核心價值。
回歸以來,靠出身背景近親繁殖互相勾結之風越吹越烈,這種制度性的腐敗,僅僅十年,已經爛入骨髓。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