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制改質素織布機廠變車壇霸主

精益生產制改質素
織布機廠變車壇霸主

豐田汽車成立於1937年,初時僅是一間織布機廠分支,實行精益生產制後,即成功搶佔日本汽車市場,更成為世界最大車廠、日本人的驕傲,豐田接連出現產品質素問題,也令整個日本反思。
豐田成立前,日本民眾主要駕駛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豐田當時也主攻汽車內部機械運作,有工程師更設計好私家車雛型,品牌名字更由Toyoda改名Toyota,將10劃漢字減少至8劃,配合日本人的幸運號碼叫法。

要求員工有多種技能

豐田成立後,初時每年生產數千架汽車。1957年,豐田首次將皇冠私家車出口到美國,翌年在巴西開設廠房,隨着實行精益生產制,要求員工有多種技能、改善生產過程和簡化生產線後,豐田業務即蒸蒸日上,1969年累積出口汽車數量已達100萬輛。
豐田海外銷量隨1970年代能源危機而飆升,豐田生產管理模式也成各國學習對象。1980年代豐田為避日美貿易戰,在美國開設車廠,之後豐田更吼準環保市場,1997年推出全球首部環保混能車,2007年成世界最大車廠。
油門和煞車系統接連問題,卻打爛了豐田的優質招牌。豐田發源地愛知縣豐田市的居民也感到驚訝,但強調會繼續買豐田汽車。但不少日本專家和商界人士,都指豐田不健康,也象徵日本經濟不健康,並指日本要知道經濟不能再依賴工業出口,要轉型成服務業經濟。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