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機師協會(AOA)可說是「全港最強工會」。勞資雙方角力多年,國泰管理層一直用盡炒人、溝淡等 手法,試圖打殘以外籍機師為骨幹的工會。資方其中一着是早在1988年已推出的「飛行員培訓計劃」,密密栽培本土華人機師,暗暗「溝淡」工會勢力。但資方一直沒有善待本地機師,反而令七成華人機師加入工會陣營,成為壯大工會的力量。
自覺是二等人
國泰現有約2,740名機師,包括約300名華人。華人機師一直感到在國泰工作「裏外不是人」,例如當公司宣佈本地員工加薪時,機師不被視為本地員工,身為港人也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但當宣佈減薪,他們卻會被列為本地員工。比起外籍機師,華人機師更自覺是「二等人」。由於外籍機師一律享有房屋津貼,同樣職級,兩者收入可以相距八成。
華人機師一直認為,所謂房屋津貼只是公司拆散薪金、剝削本地工人的蠱惑招數。該機師舉例指,澳洲航空的副機長月薪約12萬元,國泰一名外籍副機長,人工加房津總收入也約為11萬至12萬,反映這是聘請副機長的市價,但為何國泰本地機師月入只得約6萬元?
資方一直以飛行員培訓計劃成本約100萬元,其他國家類似訓練都是學員自費為由,解釋華人機師為何要承受低薪。但有機師反駁,國泰以低於市價聘用本地機師,平均約三年已可收回培訓成本,之後理應大幅加回本地機師薪金,「冇理由變咗廉價勞工培訓計劃」。
面對薪金不平等,國泰曾向協助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透露,長遠而言,會考慮慢慢將外國機師的津貼調低,以解決問題。另一名介入事件的議員李卓人認為,機師協會今次無分種族,出手協助華人機師,是個聰明的決定,「如果工會唔出手,遲早連外國機師嘅待遇都會不保」。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