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可以說是「旅人vs宅人」的時代。當飛行愈來愈便宜,簽證愈來愈方便,海外遊歷、四處為家的經歷,融入日常生活變成平凡,旅人已是現代人的必然身份。然而,同樣留在家裏,足不出戶,也可以在網上遊歷四方,「宅」的姿態是現代生活的基調,宅人也是現代的基本身份構成。
對於旅人,視野是雙足可及的範圍。當北極之旅與南極探險已不是甚麼驚奇事,甚至不是意志的考驗,太空漫遊是最新及唯一可資炫耀的行旅。旅人也沒有階級之分,只有飛行里數的差距,出門的頻繁,國界的消融,交通的八達,令在路上的新鮮感大為減少。異土風情,成為更難獲取的感受:沒有陌生的地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宅人本來比旅人遜色,宅的經驗,是一種封閉的、自我的、內向的經驗,但因為有了網絡,有了Facebook,有了iPhone,甚至有了Kindle,宅不再是四面牆的空間,「宅」也是可流動的空間,甚至是可攜帶,宅只是固定與停留的狀態。因此,宅人同時可以是旅人,旅人也可以有宅的特色。
想一想,這是多麼暢快的感受與狀態。在路上同時在家中,沒有國界與地域之分,沒有文化之阻隔,沒有時差。有的是更快速而綿密、同時疏離而遲鈍的人際關係與親密距離,每個人都擦肩而過,在家裏可以不相逢,在路上相擁可以轉眼分離。這是新時代的存在列車:旅人與宅人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