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買樓要考慮保養費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買樓要考慮保養費 - 李兆波

自小住在土瓜灣,距離塌樓現場僅10分鐘路程,對附近環境相當了解,該區正有不少新發展。舊樓問題會陸續浮現,因不少人在買樓時只着眼於會所、升值潛力,忽略樓宇的折舊等保養開支。
朋友希望可為其父母購買較新的居所,以方便其住上20年以上。20年樓齡的不作考慮,因不想父母在有生之年要為樓宇的保養操心,又或因樓宇結構要另覓居所。
如果買新樓,要了解發展商對物業保養的態度及積極性。市場上有些發展商的物業管理有口皆碑,保養維修不用費煞思量,而舊樓的問題較多,保養維修費由誰支付常有爭論。有管理公司會在管理費中加入維修基金,令在多數的情況下業主不用突然支付一大筆維修費。

注意維修開支

大埔曾有屋苑因為未有妥善處理外牆維修的招標問題,而引起法律訴訟,就算是大型發展商也不一定會安枕無憂。太舊或是保養不佳物業的業主,隨時要付出一大筆金錢,支付樓宇維修開支,而且越遲支付費用越高。
任職工料測量師的朋友,10年前購入紅磡一屋苑,住了數年後賣出,再購入同區較新的單位,減少維修費用及使物業更有保值能力。
近年物業越建越高,50至60層的為數不少,物業如何保養及涉及的費用似乎沒有太多相關資訊。資源充裕的不妨參考那位朋友,隔一段時間便換樓,使物業價值得以保持,及免去維修不佳而支付高昂費用的風險。經塌樓一役,無論在按揭及保險都會收緊,若保養不佳的樓宇涉及傷人,業主的責任不少,可能要付上高昂的賠償。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