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政府財政問題千瘡百孔,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疑慮,澳洲零售數據未如理想,新西蘭就業數據欠佳,美國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急增等因素,成為環球股市下跌主要原因。
希臘政府上周三宣佈,一系列削減赤字措施,包括增加汽油稅、公務員凍薪等安排,隨即獲得歐盟委員支持,惟上述消息對歐美股市支持作用有限,投資者紛紛吸納美元和日圓,套息交易平倉活動此起彼落。雖然《TheBlackSwan》《黑天鵝》作者NassimNicholasTaleb繼續發表長線看淡美債的言論,但仍無阻美國國債價格因避險資金吸納而上升。
資金繼續流出歐元區
內地接二連三推出措施收緊信貸,當中包括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發行央票「吸資」,內地重磅新股二重重裝(601268)和中國西電(601179)上市後隨即「破發」,多隻新股上市集資,「凍資」加上「政策」效應,內地股市持續近日弱勢。外資對港元需求明顯減少,即使上月俄鋁(486)和南戈壁(1878)招股期間,港滙仍維持相對弱勢。
由於歐元區內部份國家的經濟,包括被稱為「PIIGS」「歐豬五國」,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當中三個「黑豬」國,葡萄牙、希臘和西班牙,均面對債台高築和收支失衡問題,主權評級未來仍有被下調可能性,意味發債成本存在上升風險。若國債孳息率高於名義經濟增長率,不但嚴重影響政府財政狀況,更有可能陷入財政危機。單單透過加稅增加收入,不但影響消費意欲,更會對就業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筆者去年11月8日在本欄撰文《遲「退」好過早「退」》時指出:「就歐美目前經濟,遲『退』應比早『退』好。」歐洲央行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央行總裁特里謝亦重申,歐元區內多個國家的財赤問題,成為貨幣政策的沉重負擔。
筆者預期,歐元區量化寬鬆政策,將延長至今年年底,資金將繼續由歐元區流出。
只要「黑豬三國」問題解決,全球股市亦有望止跌回升。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