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有報導話香港不少家長學生踴躍參加英國教育展,預備用腳投票,送子女往英國留學(中學),預備讀埋大學,以示對香港新學制三三四投不信任票。
正是人各有志,有錢送子女去英國讀寄宿學校,恭喜晒,但不必因此就話香港教育唔掂。嚴格嚟講,英國好多大學嘅名氣遠遠低於香港嘅大學,又唔係人人入到劍橋、牛津、UCL、LSE與華威等等名牌大學嘅啫。財務A有子長成,在倫敦讀大學,財務A就話:「除咗學好啲英文之外,我覺得阿仔攞個學位,只係讀咗十二張paper,全部係佢自己嗰科嘅(工程),唔使讀選修、副修、通識,我總係覺得差少少,得個專字,其他學科乜都唔識!」咁又睇你鍾意邊一種方法,美國大學有好多選修與核心課程,又要修一科文、一科理、一科戲劇、音樂、藝術、天文之類,仲可以選修英文等語言,課程範圍大好多,美國講廣博,英國講專精,你估廿一世紀僱主鍾意請邊類學生呢?
在馬場碰到公司董事C,C太講起兒女經,佢話:「我哋認為仔女讀大學,本科最好進入liberalartscollege(香港叫做博雅書院),學校夠細,教授學生有溝通,到研究院先至入名牌研究型大學。我哋B仔入咗麻省一間博雅書院,本來讀得好地地,點知佢最近來電郵講,佢上網睇到香港有三間大學名列世界最佳五十大,好鬼叻,問我哋點解要送佢去美國讀書,佢家好想返嚟讀香港名牌大學喎,真俾佢激死!」
公司董事K太太聽到,就話細路在港有菲傭照顧,有父母帶去飲茶、食意大利餐,自己晚上十點半以後就出門去蘭桂坊、SOHO、NOHO,十分迷戀本土文化,唔係好唔鍾意出外留學嘅,想法剛與父母輩相反。
九十後嘅想法可能與八十後嘅想法不同,好多時父母夾硬送佢哋出去讀寄宿學校與大學,隨時離開香港十年八年,如果讀咗醫科,更加以後唔會返嚟,諗落又係唔捨得走嘅。如果有得揀,一切順人意嘅話,最好都係讓子女在本地讀大學,再到外國讀碩士,以至博士,跟住回來香港、大陸工作。賓架W話:「以後工作機會在亞洲,留在歐美無運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