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鄧小平外交方針 楊潔篪出席歐美安全會議

擺脫鄧小平外交方針 楊潔篪出席歐美安全會議

第46屆德國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昨天(周五)召開,中國首度派出外長楊潔篪出席,他更獲邀發表開幕演說。分析認為,這不但凸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還反映北京已脫離鄧小平當年既定的「韜光養晦」、「不強出頭」的外交政策方針。

國際事務角色更受重視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原名「世界防務大會」,1962年冷戰期間由德國出版商馮克萊斯特創辦。初期它只是西方政治和軍事界的論壇,討論大西洋兩岸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近年議題已擴至反恐、核不擴散等,成為各國官員闡述國際安全立場的重要平台。
1999年首次邀請中東國家和商界出席,去年更首次有中國學者與會,今年中國首度派出高官正式與會,由外長楊潔篪做代表,他更獲邀在晚上的開幕禮發表演說。
楊潔篪在會上發言指,一個更發達的中國,將會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大角色,至於國際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已到了關鍵階段,並促請美國停止台售武。
分析認為這反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國未來在國際事務上的角色也更受重視。慕尼黑大學政治學專家韋登菲爾德(WernerWeidenfeld)指出,中國派高官出席,令會議「不再局限於以往討論的軍事問題」。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出,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的重點是「對話」,中國很少有和對抗性夥伴平等討論的經驗,尤其是當中西方出現歧見時,要讓西方接納中國的安全觀點,是很大的挑戰,因此中國的出席多數屬試探性質。更重要是這凸顯中國已脫離「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

會議重點拉闊至亞洲區

除了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會派代表參加,令為期三天的會議重點,由大西洋兩岸拉闊至亞洲,承認了亞洲在國際事務上的重要性。今年的會議還會討論伊朗核問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政局,和歐洲EADS公司研發的A400運輸機計劃等。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