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林頓政府任財長、現任白宮經濟委員會主席的薩默斯(LawrenceH.Summers)對美國財赤貿赤高企深以為憂,他在奧巴馬入主白宮前曾提出過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他問的是:"Howlongcantheworld'sbiggestborrowerremaintheworld'sbiggestpower?"(全球欠債最多的「債仔」還能維持它的霸主地位多久?)
薩默斯這個問題絕不是針對中國的,也不是因為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衍生的。了解美國財政狀況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人都自然而然會提出類似的疑問。
首先,當世界霸主不是免費的,更不是便宜的。霸主顧名思義需要有超強軍力,需要有隨時在世界不同地方動武、軍事干預的能力。這意味霸主需要有多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快速調配的野戰軍,可迅速運送大軍出征的運輸補給能力,有大量備用的軍事物資如彈藥、醫藥、帳篷、軍靴、槍枝……。單單看到這長長的清單已知道所費不菲,再加上能靈活調動的戰鬥單位建造成本比一般武器高得多,操作費用更是驚人。若果沒有驚人的財力,霸主是做不下去的。英國在二次大戰後曾一度想保住小霸主的地位,竭力維持在一些戰略地點如新加坡、中東地區的軍事據點,以保持一定的軍事干預能力。但有關的軍事開支實在太龐大,英國再沒有大型殖民地可以提供額外資源維持小霸主的地位,納稅人又不願再勒緊肚皮追求吃不進肚子的帝國光榮。從五十年代中開始,英國宣佈全面放棄蘇彝士運河以東的軍事基地,只維持一支小型的快速應變部隊間中配合美國的軍事干預活動。
美國的家底比英國雄厚得多,可用的人力物力資源多得多,此所以美國可以在二次大戰後稱霸超過六十年,近二十年更成了唯一的霸主。但再厚的家底,再多的家當都不足以支持大批美軍不斷南征北戰。著名政治經濟學者DavidP.Calleo九十年代初寫了一本名為"TheBankruptingofAmerica:HowtheFederalBudgetisImpoverishingtheNation"的書,清楚描述了美國六十年代開始因為積極介入越戰及擴軍令財赤高企不下,令美國從全球最大的債主變成債仔,要倚靠增發鈔票度日。結果是美元持續面對貶值威脅,作為儲備的黃金不斷流失,行之多年的金本位制也被迫放棄。
其實,美國放棄的不僅是金本位制。由於財赤貿赤高居不下,七十年代的美國政府包括尼克遜、福特、卡特政府被迫改變全面跟蘇聯對着幹的政策,改為執行緩和政策(detente),盡量以外交談判、裁軍談判、代理人戰爭(proxywar)取代軍事衝突及對抗,減低軍費開支,減低赤字,以免美國納稅人反彈。可以說,美國在七十年代轉攻為守,大打談判牌,根本原因在於財政開始緊絀。
今天的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越戰後期更差,財赤數額更龐大,未來十年都不可能扭虧為盈,欠下的外債更肯定達到天文數字。在財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美國這個霸主想不收斂一下霸氣,減少干預其他國家事務也不可能了。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